,諸侯間終究產生了分歧。
十餘路諸侯,竟然只有曹操一人提議追擊董卓,別說袁紹、袁術,就連孫堅、孔融等地方刺史、太守也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其實也難怪,畢竟在陸續的戰鬥中,這些地方刺史、太守的兵力消耗十分嚴重,孫堅來時三千江東男兒,如今僅剩下寥寥數百人,孔融更是如此,不但士卒折損,更傷了麾下唯一的大將,十餘路諸侯中,唯有這兩路傷亡最是慘重。
其實當曹操提出追擊董卓建議之時,也有幾路諸侯附和,不提眼下早已有心無力的孫堅、孔融,還有徐州刺史陶謙、冀州刺史韓馥、兗州刺史劉岱等等,但問題在於,他們的屬地離雒陽實在太遠,糧草根本供應不及,要向掌管聯軍糧草的袁術討要,袁術又支支吾吾,擺出一臉為難的模樣。
軍無糧草焉能作戰?以至於這些位諸侯也絕了追擊董卓的想法,其實到了這會,他們也看出來了,聯軍中有些人根本就不是為了大義出兵,要知道諸侯十餘路兵馬中,唯有兩路兵馬幾乎是分毫無損,一路就是盟主袁紹、一路便是後將軍袁術。
這袁氏兄弟心中打的什麼注意,想來那些位刺史、太守也都明白了,無非是坐觀成敗,享漁翁之利。
看到這對兄弟的作態,大儒孔融、陶謙二人搖頭嘆息、心灰意冷。
早在汜水關時,若是袁氏兄弟能拋除私心,不計較麾下士卒傷亡,強攻汜水關,如何會叫董卓走脫,又如何會叫雒陽百年京師面臨此等浩劫?
慶功宴之上,袁紹、袁術大肆自誇聯軍功績,卻對率軍追擊董卓一事隻字不提。
宴後,曹操獨自一人率領麾下三、四千曲部兵馬追擊董卓,不想被李儒算到,大敗而退。
吃了敗仗的曹操心中又氣又怒,畢竟他只有三、四千兵馬,如何能與殿後的呂布軍抗衡?
一憤之下,曹操領著數百殘兵回陳留去了。
而雒陽這邊,聽聞曹操獨自一人連夜追擊董卓卻反遭伏兵一事,孔融等人大為動容,轉而再一瞧袁紹,見他絲毫沒有追擊的意思,心冷之下,率領千餘殘部回北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