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情形還算良好,但是艦隊規模若是進一步擴大的話,那麼奧特星雲將難以承擔為艦隊提供龐大後勤補給物資的任務,而且其艱險的航行條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運輸。假如將奧特星雲設為艦隊日後的戰略性大本營,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之後,這些問題將會逐漸暴露出來,併成為限制艦隊進一步擴張的最大障礙。
因此,在夏佐看來奧特星雲不適合成為最終的大本營,以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易守難攻的優勢來考量的話,奧特星雲最準確的定位應該是一個大型軍事要塞,成為一個扼守住E…18白洞和可直接威脅聯邦本土的戰略要衝。日後假如共和國能在太陽系擊敗聯邦遠征艦隊,羅賓又能進一步穩固奧特星雲的話,那麼未來兩國之間的戰火將不會牽涉到太陽系本土,而是會以北方星域為戰場進行永續性的拉鋸戰。
假若以此作為日後的終極目標,那麼開闢新的戰略性大本營便是當務之急。而從各個方面來考量,溫蒂妮行星所在的巴納德星系都是最為適合的。
首先,巴納德星系的戰略物資資源極為豐富。這裡有儲量驚人的麥錫尼金屬礦脈,自然條件又極為優異,幾乎就是個純天然的生物迴圈基地。而且,溫蒂妮行星是目前已知範圍內最大的一顆巖質類可居住型行星,它的陸地面積甚至比整個太陽系所有行星加起來還要大,若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這裡的資源,甚至一個溫蒂妮行星就足以供應整個共和國的物資需求,徹底解決長久以來困擾著共和國的物資匱乏問題。
另外巴納德星系的航道極為通暢,與北方星域一樣是純粹的宇宙安全航道,還具備一個可進行恆星系之間躍遷式航行的R…N黑洞。目前,聯邦並沒有完全控制巴納德星系,因此相比比鄰星域那防禦森嚴的E…18黑洞,巴納德星系的R…N黑洞幾乎完全不設防。利用這一點,艦隊完全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個可直接連線共和國的永久性躍遷通訊訊號塔,使得中央電腦的電子網路可跨出太陽系,直接將巴納德星系和奧特星雲連成一片。
當然,以羅賓現在的軍事實力,要立即完成這樣的戰略目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在聯邦軍、帝**與羅賓三方之間,羅賓毫無疑問是其中最弱的一個。而且,就算羅賓能完成一次戰爭奇蹟,想要依靠弱勢兵力扼守住巴納德星系也純粹是痴人說夢。
與易守難攻的奧特星雲不同,巴納德星系暢通的星際航道和溫蒂妮行星的地貌特徵註定了這裡將成為一塊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地。所以,羅賓眼下所能做的就是等待機會,等待聯邦因為國內的政變而喪失爭奪巴納德星系的意願,並在這個過程中利用聯邦投入溫蒂妮行星的大量僱傭軍與五支雙子星騎士團戰鬥小隊,儘可能的殺傷帝**反攻部隊。只有這樣,才能漸漸挽回羅賓在軍事實力上的弱勢地位,並在機會真正到來的那一刻迅速蠶食聯邦所控制的區域,與逗留在溫蒂妮行星的帝**形成分庭抗爭的局面。
能順利完成這樣的局面,已是當前羅賓所能實現的最好的結果。而且要達到這樣的戰果也是困難重重,畢竟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羅賓和夏佐的推測而已,有太多的變數充斥在其中,在形勢發展到那一步之前,誰都不能保證現實會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向去發展。
不過,就算這個戰略前景充斥著不確定,其成功後難以估量的收益也足以促使羅賓冒險一搏。而且相比羅賓之前那只是框架式的戰略大方向,經過夏佐補充的這個戰略計劃已經非常的詳細,甚至詳細到了每一步行動方針。
透過與夏佐的這一次戰略戰術探討,羅賓進一步認識到了夏佐的軍事能力,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麼亞爾維斯參謀長會極力推薦夏佐擔任前線參謀官一職。
毫無疑問,夏佐是一位極為優秀的參謀官,他在戰術層面上的造詣甚至不亞於亞爾維斯。而戰術層面恰恰是羅賓作為一名指揮官最缺乏的一個重要要素。
就如亞爾維斯對羅賓的評價中所說的那樣,羅賓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他擁有軍事家所特有的對全域性變化的敏銳嗅覺。因此,在戰略這一層面上,他往往能未卜先知的做出某些出人意料的決斷,在某些關鍵時刻的判斷上,他那看似鹵莽的決定到頭來卻被證明了是最英明的決策。
不過他的優勢卻也僅限於戰略層面,由於缺乏足夠的理論積累以及戰術修養,羅賓指揮作戰往往只是簡單的隨機應變,若是指揮一支特戰小分隊,羅賓或許還能夠勝任,但若是人數增加到一個連,羅賓便會有些力不從心了。所以,這一點缺陷導致羅賓並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軍事指揮官。
依靠武力衝鋒陷陣的步兵精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