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護衛艦這類擁有強悍防禦裝甲的作戰型宇宙艦,也能產生極為可觀的破壞力。另外,‘戰斧’式艦載導彈不但能在宇宙艦上進行裝備,一些類似F…Ⅴ型的重型太空梭也能裝備。所以在進行模擬戰的時候,塞西莉婭首先試射的就是‘戰斧’式艦載導彈。
不過,透過這一次試射,她卻發現艦體在保持水平位置時,發射出的‘戰斧’式導彈會因其強勁的推進力,使艦體出現偏移,從而使‘戰斧’式導彈喪失目標鎖定。只有在低速情況下,使艦首上移水平位置25度時‘戰斧’飛彈才能保持目標鎖定。
而羅賓在赫耳墨斯太空港購買的‘三叉戟’中程艦載導彈,便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相比‘戰斧’式短程導彈,‘三叉戟’中程導彈擁有更遠的攻擊距離,而且在接近目標一定範圍後,‘三叉戟’式中程導彈會自行分離出三個彈頭同時展開攻擊。這種多彈頭攻擊模式使得‘三叉戟’式中程導彈對敵方宇宙艦具有極大的威脅,但單論單彈頭的穿透力,‘三叉戟’式導彈的攻擊力卻無法媲美‘戰斧’式,而且作為專用的對艦導彈,‘三叉戟’式導彈無法對機動效能極強的太空梭產生威脅。
透過這次模擬實戰的對比,‘戰斧’式短程導彈和‘三叉戟’中程導彈在效能上各有優劣。在破壞力以及機動能力方面,‘戰斧’式導彈無疑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是‘三叉戢’的射程與操作的簡潔性卻也是‘戰斧’式無法媲美的。
所以,綜合了這兩種導彈的效能特點以及實戰情況後,羅賓和塞西莉婭決定立即更換導彈發射序列。將不影響航行速度的‘三叉戟’式導彈安置為導彈發射口的第一序列,而‘戰斧’式導彈的發射序列則相對靠後,準備用於近距離的精準打擊。
這樣的安排在戰術上使得號艦純粹的進入攻擊模式,而非通常情況武裝運輸艦的被動防禦模式。在裝備班緊急更換導彈發射序列的同時,塞西莉婭也必須讓自己立即適應這種極具侵略性的航行方式,並熟練運用發射飛彈時艦船必須做出的相應戰術動作。
在塞西莉婭透過這一次模擬實戰發現諸多問題的同時,安格斯所率領的太空梭戰機編隊也發現了不少必須馬上去解決的問題。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新改裝的‘殲…Ⅸ’太空梭。
經由老傑克所改裝的‘殲Ⅸ’太空梭新配備的航空機炮和短程‘流星’飛彈展現出了令人驚訝的優異效能,若不是飛行員的駕駛技術還略顯粗糙,可隨即在試射‘麻雀’中程飛彈和‘響尾蛇’遠端飛彈的時候,問題開始集中爆發了。
透過親身的效能測試,安格斯發現用‘殲…Ⅸ’太空梭發射‘麻雀’中程飛彈時,需要連續做出五個細微的戰術動作才能做到精準發射。而發射‘響尾蛇’遠端飛彈,則更是需要三個大幅度的戰術動作。
假如是由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駕駛‘殲…Ⅸ’太空梭,那麼這些問題可以完全被忽略。可現在的問題是整個戰機編隊中除了安格斯以外,其他人全部都是菜鳥,以他們目前的水準,根本沒辦法精確的完成這些戰術動作,這就使得安格斯必須推翻原有的作戰方針,立即制定新的作戰計劃。
於是,在經過了多方考量之後,安格斯決定暫時放棄‘殲Ⅸ’太空梭近距離格鬥能力。而遠端打擊任務,則全部由他所駕駛的F…Ⅵ型太空梭來完成。
諸多問題的出現,讓航行中的號艦陷入了空前的忙碌之中,機械班、裝備班在老傑克的率領下全力運作,要搶在敵襲出現之前對艦體和太空梭進行新的調校。參與實戰的飛行員和候補飛行員則一遍又一遍的仔細研究之前的飛行錄象,尋找出自己的飛行誤差,並努力克服技術上的缺失。
而與此同時號艦航空陸戰隊的訓練艙內,剛剛結束了模擬作戰的羅賓等人正在進一步熟悉各自的Ⅲ型步兵裝甲,並悉心研究航空戰與地面作戰的諸多區別。
在他們身邊,陪同訓練的安德魯等人則疲憊萬分的卸下身上所裝備的天行者Ⅱ航空裝甲,用敬畏的目光望著依然裝備著Ⅲ型裝甲的羅賓等三人。
在剛才的模擬作戰中,羅賓主要嘗試了航行狀態下的艦體外防禦戰與突擊戰。裝備了Ⅲ型裝甲的羅賓、卓洛、李作為攻擊方,與裝備天行者Ⅱ型航空裝甲的安德魯和另外兩名步兵上仕,以及安迪的機炮組所組成的防禦方展開艦體外對戰。
從裝備上而言,安德魯和其他兩名步兵上仕所裝備的是太空戰專用的天行者Ⅱ型航空裝甲。比起羅賓曾經裝備過的捍衛者Ⅱ型和愛國者Ⅱ型,專用於航空作戰的天行者Ⅱ型航空裝甲體型更為龐大,在裝備完成後高度大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