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臺機甲全部出現在了狂獅的雷達上,這是怎麼回事?按照狂獅的推斷,此時這些追跡者的電子隱蔽應該還沒有結束才對,他們為什麼要主動切斷?
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很快便知道了,雷達上,狂潮所有的機甲都開始移動,剛開始狂獅眾人還可以透過記憶那些突然現形的紅點來判斷哪些是追跡者,哪些是其餘機甲,但是隨著紅點的交叉移動,他們很快便分不清楚誰是誰了。
是要攪亂視線嗎?如果這就是狂潮的目的,那麼他們已經達成了,所有的機甲混在一起,不管是從遠處移動到這裡的,還是本來就在這附近突然出現的,經過一陣移動,完全的混在了一起,還沒有完成對敵方機甲目視確認的狂獅僅憑藉雷達已經法分辨了。
看到了敵人所有的位置,此時狂獅的最正確行動應該是集中衝鋒才對,但遺憾的是他們已經過於分散了,現在想要再次集合,所花費的時間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誰也不知道狂潮中隊會在這一段時間裡做出怎樣的行動。
早知如此,在最初就應該集中衝鋒,不應該分散搜尋啊,狂獅中有人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但是亞特拉斯明白,如果最初就進行衝鋒的話,那些追跡者是絕對不會主動現形的,他們一定還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亞特拉斯同時也明白,自從狂獅開始追趕胡八道開始,他們就已經踏入了狂潮中隊所設定的陷阱之中,追趕胡八道,進入狙擊陷阱,接下來,論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方法,狂潮中隊都會有相應的行動,而狂獅此時最正確的做法就只能是隨機應變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狂潮的攻勢沒有隨著機甲的混雜而結束,沒有了電子隱蔽,不用擔心敵人會順著開槍射擊時一瞬間的雷達閃爍而找到狙擊手的位置,而在前方還有守護者和巡禮者的保護,追跡者們越發的奔放。
“繼續衝鋒,以組為單位殲滅自己附近的敵人。”亞特拉斯也根據狂潮的動向對命令做了少許更改,現在已經不用再去搜尋,敵人的位置已經非常明顯,只需進行殲滅準備即可。
狂獅的衝鋒沒有停,狂潮的狙擊也沒有停,但是和之前針對單一目標進行集中狙擊的方式不同,他們從敵人開始分散搜尋開始,就將目標對準了所有的敵人,現在的情況是所有的敵方機甲幾乎都有損傷,但是還沒有人受到過重的傷害,都保持這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戰鬥力。
在狂潮狙擊手現身,其餘機甲也來到同一區域的時刻,雙方的距離就已經不算遠了,此時,經過狂獅的衝鋒,雙方終於互相進行了面對面的目視確認,正式的決戰開始。
狂潮除了剛才作為“棄卒”而犧牲的胡八道之外,其餘的機甲都保持著基本完好的狀態,而狂獅在之前就已經損失了七臺機甲,而且剩餘的二十三臺機甲也是個個帶傷。
但是狂獅有著壓倒性的火力,如果就這樣進行正面對抗的話,狂潮的勝算不會很大,狂潮當然也不會任由這種局面出現。
“除了六名專職狙擊手之外的剩餘二十三臺機甲,全部衝鋒,和敵人進行白刃戰,注意使用中午學會的牽制技巧,破壞對方的配合,將戰鬥拖入二十三場單挑。”王天平的命令在雙方接戰的一瞬間下達。…;
第313章 接力式偵察
狂潮中隊,晉級決賽!
經過了將近五十分鐘的比賽,狂潮和狂獅之間的戰鬥落下了帷幕,狂潮以不大的優勢獲得勝利,最終獲勝時,狂潮中隊雖然有不少機甲存活,但都只有一百點不到的外裝甲耐久度,對於攻擊力強悍的狂獅主力仲裁者來,兩次攻擊就可以完爆。
整場比賽總共只發生了三次對戰,第一次狂獅損失了六臺機甲,狂潮完好,第二次雙方各損失了一臺機甲,第三次,也就是決戰,狂獅全滅,狂潮最終有二十臺重傷機甲存活。
狂潮最終存活機甲的數量雖然令人驚訝,但是比賽過程中更加令觀眾們驚訝的是,狂潮的追跡者們居然兩次主動切斷電子隱蔽,第一次雖是為了後面的戰鬥做準備,但第二次的主動暴露居然也成為了戰術的一部分,這對於眾玩家來絕對是一次戰術革命。
而且,狂潮的機型配置選擇,起初被所有人認為沒有協調性的機型配置也在最終一戰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狂潮之所以能夠穩住外裝甲耐久度,並存活那麼多的機甲,除了狙擊手的援護和主力隊員的發揮之外,守護者堅韌的防禦也成為了一大因素。
正是因為有很多的守護者拖住了狂獅的部隊,使得僅有的六名狙擊手不至於手忙腳亂,可以從容不迫的對其他較為脆弱的機甲和實力較低的隊友進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