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魯公秘錄。”黃月英一臉堅決的對黃承彥說道。
礙於外人在場,黃承彥也只能忍著怒氣勸黃月英道:“女孩子家家,平日裡玩玩也就是了,怎麼還能鑽研進去?你是我黃承彥的女兒,不是工匠之女。”
“黃先生這話我可不愛聽了。工匠怎麼了?沒有工匠的努力,黃先生哪來的馬車坐?哪來的衣服穿?哪來的……”
不等龐統把話說完,黃承彥就衝龐統咆哮道:“你給我閉嘴!等我回了襄陽,必要找你叔父好好說道說道你拐我女兒來關中這件事。”
“父親,此事與士元無關,是女兒逼著士元帶女兒來關中的。”
“你!”黃承彥被黃月英給氣得吹鬍子瞪眼,可他就這麼一個女兒,平日裡疼得不行,別說動手打,重話都沒有說過幾句。
眼看父女倆就跟斗雞一樣對視,劉福輕咳一聲,對黃承彥說道:“黃先生遠道而來,怎能馬上就回去。若是叫鄭大師知道了此事,肯定會怪我慢怠了黃先生,沒有盡到地主之誼。我看不如這樣,難得黃先生來關中,不如趁此機會去興漢學院參觀參觀,提些寶貴意見,不知黃先生意下如何?”
黃承彥被女兒氣糊塗了,眼下已經是騎虎難下,聽到劉福的提議,立刻借梯下樓。而且對於劉福這個關中王,黃承彥也是早有耳聞,不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得到劉福的邀請,黃承彥還是不願意放過這種難得的機會。
興漢學院大儒名宿這幾年劉福沒少下工夫,而且為了避免儒家一家獨大,劉福對於法家、兵家、墨家這些門派,也沒有少下工夫。如今的興漢學院內,用百家爭鳴來形容也不過分。無數有著自己理念的人在劉福劃定的框架內填充著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好處就是劉福的治下可以儘量做到人盡其用。
儒家武裝一個人的思想,法家規範人們的行至,兵家不必說,想要成為一個名將,不通兵法是不可能的,至於墨家,那分類就更加的細緻,劉福也不想什麼都跟黃承彥說明白。
黃承彥身為襄陽名士,在興漢學院得到了隆重的接待。黃承彥在關中王劉福的陪同下,參觀學習了興漢兩院,尤其是文學院,黃承彥更是親自登臺為學子上了一課。在結束了興漢學院之行後,黃承彥大呼過癮,更對之後的參觀期待不已。
而劉福也沒讓黃承彥失望,在隨後的參觀中,黃承彥對長安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而黃承彥最感興趣的,還是設定在長安郊外的大漢科學院。這個被劉福命名的地方,戒備森嚴,除非有專人陪同,閒雜人等一旦被逮到,只要膽敢有絲毫的反抗,那當地的駐軍有格殺勿論的權力,並且死了也是白死,事後絕不會有人追究。
對於如此戒備森嚴的場所,黃承彥自然很感興趣。不過當他看到他的寶貝女兒穿著一身工匠的工作服跟在一幫工匠身後學習的時候,原本笑眯眯的一張臉頓時耷拉了下來。
“父親,你怎麼來了?”黃月英有些吃驚的問黃承彥道。而黃承彥比黃月英還要吃驚,倒不是黃月英的樣子嚇到了黃承彥,而是黃承彥發現屋裡工匠正在製作的東西讓他有些吃驚。
“這,這是,耬車?”黃承彥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唔?黃先生知道這東西?”一旁的劉福有些意外的問道。
“以前聽說過,不過實物倒是頭回見到。不知殿下如何命人造這種東西?”
“啊?為什麼造?當然是拿來用啊。黃先生,關中人口不足,想要對田地充足耕種,那就必須借用工具,這種耬車在我看來可以讓農戶輕鬆不少,所以命人打造了幾具,等試驗過效果以後,如果理想,我就會命人大量製作,然後租借給農戶使用。”
“租借?”
“嗯,租借。就像租借農戶耕牛一樣,等到豐收的時候一起結算。”
“不知關中稅賦多少?”
“基本上採取三十稅一的方式。不過這僅僅是針對農戶,對待商人,關中進行了一些改革,只收出關稅跟入關稅。”
“出關稅跟入關稅?”
“嗯,分兩個地方收。一是玉門關,還有一個是潼關。只要商人在這兩個地方繳納過稅金,就可以在關中暢通無阻,不會再有人來找他們收稅。當然他們必須要保管好收稅憑證,要是沒有,被查到了是要加倍繳納的。”
“這樣一來,稅收不會少嗎?”黃承彥不解的問道。
“不會少,雖然收稅的名目少了,可收到的稅金卻可以直接進關中的官庫,這中間少了多人過手,官府的收入反而增加。而且商人少了盤剝,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