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一個無權無勢更無財的人,想要與袁紹那樣的平起平坐,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漢室宗親多如狗,憑啥人家就要對你另眼相看,雖說你長得很有特色,雙手過膝,可總不能因為這點就讓你跟人家平等對話吧。
深深理解到如今這世道一切都要看實力的劉備迫切想要一塊地盤擴充自己的實力,他堅信,只要自己的實力讓人不得不側目,到那時失去的一切都將回到自己的身邊。
給自己師弟安排一條出路這並不叫什麼事,袁紹知道後也沒多說什麼,眼下諸侯聯合受阻虎牢關才是這些諸侯最頭疼的,如何攻破虎牢打入洛陽,才是袁紹等諸侯眼下需要考慮的問題。
。。。
第105章南華贈書
有商隊作為掩護,劉福一行人很順利的回到了潁川。經過兩個多月的調養,剛剛生產過的海棠已經可以下走動,再加上海棠常年習武,身體素質不錯,只要旅途中注意一點,倒是不太容易落下病根。
眼見人已經到齊,郭嘉當即建議眾人出發,儘早趕往張掖。對於虎牢關的戰事,郭嘉一直在關注,所以對於董卓與討董聯合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郭嘉也能夠猜出個七八分。不管董卓還是討董聯合最後是個什麼結果,從洛陽至張掖這一路上都不會太平。為了避免亂兵的騷擾,眾人放棄了走武關入關,經長安過雍涼回張掖的路線,而是選擇了入荊州坐船逆流而上至上庸,過漢中回張掖的路線。雖然繞了一個圈,但卻可以有效避開亂兵,安全抵達張掖。
和劉福來時一樣,眾人決定隨商隊行動,至於郭嘉帶妻子離開潁川的藉口,就是陪著妻子回孃家探親。在劉福前往虎牢的這段時間裡,郭嘉已經隱約覺察到了荀家對自己的態度變化,為了避免讓荀為難,找個藉口在郭嘉看來是必要的。
來送行的荀見到了劉福,不過他並沒有聲張,只是叮囑郭嘉路途遙遠保重身體後,便帶人匆匆離去。
兩個月後,當劉福一行人來到上庸的時候,聲勢驚人的諸侯討董行動似乎也到了尾聲,與劉福所知道的歷史差不多,董卓遷都長安,臨走前一把大火燒了洛陽,而得到洛陽的討董聯合也有了散夥的跡象。先是率兵追擊董卓卻遭遇伏擊大敗的曹操帶領殘兵離開了洛陽,隨後諸侯中的橋瑁、劉岱等人也紛紛帶兵離去。
不過這些事對劉福來說並不重要,不管是董卓還是討董聯合,其中是真心為漢的人屈指可數,曹操、公孫瓚、孫堅,這三人真心為漢,但卻無一例外損失慘重,反倒是討董聯合的盟主袁紹,藉著討董的機會消滅日後的對手,達到了自己原先的目的。當然袁紹也不是沒有損失,當他帶兵與董卓在虎牢關對峙的時候,留在洛陽的叔父袁隗一家被董卓下令給誅絕了,叔父袁隗的人頭更是被高掛在了虎牢關的關頭。而隨著袁隗的死,四世三公的袁家也出現了分裂,袁紹、袁術兩兄弟都分別得到了族中一部分的支援。兩兄弟一南一北,各自走上了自己所堅持的道路。
一場討董行動,有的人賺的盆滿缽滿,有的人卻輸得差點連都沒了。不過這些都跟劉福沒什麼關係。劉福就像是一個旁觀者,站在岸邊看著那些爭權奪利的人在水中掙扎,等待這些人爭出個勝負以後再動手把準備上岸的人重新踹進河裡淹死。
到達了上庸,劉福打算休息兩天再繼續啟程。在休息的時候,劉福同樣也沒閒著,帶著趙雲在上庸城裡四處轉悠,趁機跟趙雲加深感情。郭嘉是個顧家的,自從娶了海棠以後,以前還喜歡尋花問柳的毛病似乎一下子就被治好了,或許是海棠馭夫有方。反正如今的郭嘉沒事就守在海棠的身邊跟海棠一起照顧自己的獨子,頗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架勢。劉福也不想打擾郭嘉與海棠的夫妻情深,帶上趙雲跟胡車兒二人便出了門。
上庸城不大,但因為位置處在商道上,這裡倒也算是繁華。就是人口不是很多,走在街上,除了過往的客商,本地人見到的並不多。
自打聽從公孫瓚的命令跟隨劉福以後,趙雲透過這些天與劉福、郭嘉等人的接觸,越來越對自己的將來有些沒信心。自己的確有一身過人的本領,可趙雲並不想以後只能是一員戰將。可對於排兵佈陣,調兵遣將這類事,趙雲並不擅長,以前也從來沒有學過。如果繼續讓趙雲留在公孫瓚的身邊,雖然可以透過戰爭積累經驗,但那樣浪費的時間太久,劉福不想等趙雲五六十歲的才能夠獨自領兵。
想想歷史上的趙雲,雖然深受劉備的信任,但卻始終沒有獨自領兵的機會,倒不能怪劉備不懂的用人,而是趙雲自身缺乏獨自領兵的經驗。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