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在劉福眼裡純屬扯淡。首先人沒有來世,即便退一步講,人真的有來世,可這輩子跟下輩子有毛的關係啊?這輩子受苦,下輩子就能享福?就算真的享福了,可是這輩子的你受了苦,下輩子享福的還是你嗎?都已經是下輩子了,那就是另一個你啊。合著受苦我來,享福你來,門都沒有!
並沒有那麼高覺悟的劉福只想要過好自己這輩子,至於下輩子是啥,愛咋地咋地。
出門遠遊需要做的準備很多,窮家富路,劉福不需要為錢財發愁,帶上一些錢,再挑選了十個護衛外加隨行伺候的人,攏共二十餘人組成的車隊就這麼出了門。
第一站就是潁川書院,作為一名大儒,拜訪一下潁川書院這種在全國來說都是知名學府是很有必要的。在劉福看來,潁川書院就相當於清華北大,如果能夠把潁川書院掌握在手,那就相當於有了一個穩定的人才寶庫。只不過這只是劉福的妄想,劉福也清楚這點。雖說不能把潁川書院掌握在手,可跟潁川書院搞好關係,為日後爭取人才佔據一個有利位置,劉福還是樂意去做的。
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燙金的匾額,更沒有黃銅的獸面門環,只有一道刷得雪白的低矮圍牆將書院與外界區分開來。正門的上門懸掛著一塊黑漆紅字的木匾,上書“潁川書院”四個大字。這跟劉福想象中的知名學府的大門實在有著天差地別。
得知蔡邕來訪,在潁川書院任教的諸多名士紛紛出門相迎,寒暄了幾句後,劉福便跟著走進了潁川書院,走過一條青石板路,正對著門的一間大屋中央擺放著一個大大的香案,在香案後懸著孔夫子的畫像。蔡邕在黃銅香爐中插上幾根香,拜過孔老夫子以後,這才隨著書院中的名士穿過旁門,來到書院待客的地方。
蔡邕來潁川書院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訪友,其次就是想要介紹郭嘉跟顧雍進入書院就讀。雖說郭嘉跟顧雍拜蔡邕為師,可終究是在遠遊,蔡邕並不想因此而影響到二人的學業。哪怕郭嘉跟顧雍很聰慧,可如果沒有名師悉心教導,即便是美玉,那也難免會有蒙塵的可能。
對於蔡邕的請求,潁川書院在考校過郭嘉跟顧雍之後便爽快的答應了下來。至於劉福,蔡邕沒打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