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1 / 4)

小說:漢牆 作者:蝴蝶的出走

劉福只好辛苦自己一些,就全當是去受罪,忍忍就過去了。

“福兒,你似乎對那些儒士不怎麼在意。”一日休息的時候,蔡邕把劉福叫了過去,出聲說道。

劉福聞言撓了撓頭,見四周沒有外人,這才輕聲說道:“蔡師,說心裡話,那幫人在我看來就是一幫吃飽了沒事幹,閒的蛋疼的一幫人。每天召集三五個跟自己一樣沒事可幹的閒人高談闊論,可仔細想想,他們說的那些對當今世道又有什麼用?”

“……你不喜歡聽那些人的言論?”

“無所謂喜不喜歡。學生覺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蔡先生可在房中?”屋外的一聲詢問打斷了劉福的話,劉福起身開啟門一看,就見門外站著兩個身著青衫的男子,劉福見狀問道:“請問你們找誰?”

“北海管寧(邴原)特來拜會蔡邕蔡先生。”門外二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對於管寧跟邴原,劉福知道的並不多,但蔡邕卻是有所耳聞,聽說是這二人來拜會自己,當即也不再託大,起身走出門迎接。劉福最煩這種清淡,在劉福看來,哪怕是去田間鋤地,也比這樣坐在那裡扯淡有用,隨便找了個藉口便離開了蔡邕的房間。

等到管寧、邴原告辭離去,劉福這才詢問起蔡邕那兩人的來頭。蔡邕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劉福講了個故事。那個故事劉福以前也知道,就是割席斷交。

“蔡師,難道今天來的兩個人就是割席斷交裡提到的那兩個?”

“糊塗,都已經割席斷交了怎麼可能還會聯袂而來。與管寧割席斷交的另有其人,並不在這裡。”

“是誰啊?”

“華歆,此人要說才華還是有的,只可惜功利之心太重。”蔡邕略帶遺憾的答道。

對於華歆,劉福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倒不是華歆有多大的本事讓劉福印象深刻,而是在歷史上,逼迫漢獻帝禪讓的幾個大臣裡,其中就有華歆。可以說曹丕能夠稱帝,就是因為有華歆這類人在旁搖旗吶喊。換句話說,漢室的終結,就是喪在華歆這類一心討好曹氏的大臣手中。

“蔡師,那今天來的兩個人一個叫管寧,另一個叫什麼?”

“邴原,他們倆跟平原的華歆被人合稱為一條龍,其中龍頭華歆,龍腹邴原,龍尾管寧,這三人都是很有才華的人。”

“那他們來拜訪蔡師做什麼?求官?”劉福又問道。

“不是,他們只是路過驛館的時候聽說為師暫住此處,這才前來拜會一番。要是華歆來此說不定是求官,可管寧跟邴原,那就不太可能了。”

透過跟蔡邕的談話,劉福對管寧、邴原也有了一定的瞭解。的確就如蔡邕所說,管寧與邴原在才學上或許不如華歆,但在個人品德上那絕對能甩華歆一條街。鑽營在君子眼中屬於小人行徑,而華歆恰恰就善於鑽營,這種行為落在蔡邕這類人眼中,自然不喜。不過在劉福看來,鑽營其實並不算什麼壞事,畢竟有本事而又品德高尚的飽學之士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官吏,還是小人居多。

滿朝堂的君子,對國家是個災難。

從蔡邕的口中,劉福知道管寧、邴原這兩個人都可以算是君子,而且還是那種很有本事的君子。不過如今的劉福無名無分,也不可能招攬到這類人投靠自己,所以想要結交那兩個人的話劉福壓根就沒說。以劉福如今的條件,能夠招攬的也就只有那些走投無路的草莽,因為那類人的要求不高,以劉福的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可像管寧、邴原這一類的人,那劉福就無法招攬了。但凡是有點學問的人都想要找機會一展自己的抱負,而這恰恰就是劉福眼下不能滿足對方的。

劉福很清楚自己眼下的不足,自然也就不會去做無用功。與其想著如何招攬管寧、邴原這類人才,倒不如想想晚上吃什麼要來得實際。

在驛館休息了,次日清晨,劉福一行人繼續趕路,花了半天的工夫,隊伍總算是來到了北海城。北海太守孔融帶著一眾官吏出城迎接,劉福最煩這種面子工程,當即找了個藉口便帶著典韋跟何家兄弟離開了隊伍。

躲在人群裡看著蔡邕被孔融等人簇擁著進了城,劉福這才回頭對身邊的人笑道:“好啦,先生進城了,咱們先去找個地方大吃一頓,然後再好好的在城裡逛逛。”

“好。”典家兄弟跟一定要跟來的小蔡琰齊聲答應道。

蔡邕身邊有蔡忠帶著人跟著,劉福很放心,而自己這邊則有典韋跟何儀何曼跟隨,劉福也很放心。眾人進城找了家看上去不錯的酒樓,邁步進去,立刻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