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跟蔡邕的面子不能不給,而且劉福也想要知道學院裡的學子對這兩個觀點的支援度。不過在去的時候,劉福不僅自己去了,更把自己的子女盡數帶去。
這個舉動讓興漢學院裡的學子很是激動,劉福攜帶家小駕臨學院,說明了劉福對學院的重視,而對學院的重視,就等於是對學子的重視。
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一個人肯埋頭苦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滿足自己需求,然後才是一展抱負。而想要達到目的的最快捷方法,就是得到帝王家的認可。在興漢學院內,求學的學子都是天子門生,既然是天子門生,那劉福這個師長來見見自己的學生,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嗎?
沒有讓虎衛軍跟著進入學院,劉福只帶著幾名親隨步入學院,這個決定也讓學子們很是感動,被人信任,尤其是被皇帝信任,這讓學子們心中生出一股自豪感,同時學子們也開始相互監視,以免出現一兩個混賬破壞了他們與皇帝之間的這種信任。
演講臺是半圓劇場式的結構,參與辯論的雙方站在演講臺兩邊,旁聽的人則隨意找地方坐下。劉福是皇帝,自然是坐在第一排,作為學院文武院正的盧植跟蔡邕分座兩邊。
“開始吧。”劉福見人到的差不多了,揮手宣佈辯論會開始。
以崔琰、楊修為首的學子首先向觀眾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一國君主應該做到外聖內王,而作為反方的曹植、荀惲則在崔琰、楊修發言完畢以後逐一反駁對方的論點。雙方引經據典,辯論激烈,聽得觀眾們也是左右搖擺,不知應該支援哪一方。
“不知陛下支援哪種論點?”盧植忽然小聲問劉福道。
劉福聞言毫不猶豫的小聲答道:“曹植、荀惲果然是人才,有他們兩個字,曹家、荀家可以再繁榮一代人。”
雖然劉福沒有明言,但盧植跟蔡邕都聽明白了。蔡邕忽然說道:“最近多年不見的老友多番聯絡,子幹是否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
“呵呵……是啊,看來有些人已經等不及了。”盧植聞言笑道。
“兩位恩師,靜觀其變就好,自有人會為您二老排憂解難。”劉福一臉笑容的看著辯論臺上口沫橫飛的學子說道。
“最好不要見血。”蔡邕只是低聲說了一句,盧植則是一言不發。
“朕儘量吧,只要他們沒有做出必死之事,網開一面也不是不可以的。”劉福輕聲答道。蔡邕也知道不能奢求太多,作為劉福的老師,劉福是個什麼性子蔡邕自問還是清楚的,能夠給出自己這個承諾,說明劉福已經很給面子了。
能夠得到劉福的尊重是一回事,如果恃寵而驕則是另外一回事,這裡面的分寸把握無論是蔡邕還是盧植都很清楚。即便一開始不明白,但隨著那些交好的世家紛紛示好,蔡邕跟盧植都已經明白今日的辯論遠遠不是一次辯論那樣簡單。
第275章狼比羊好
劉福不是一個嗜殺的人,從來不會因為好惡殺人,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狠下心動手,而且一旦動手,不達目的劉福一般不會收手。這次世家是幸運的,他們的舉動尚在劉福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所以劉福這次也只是打算給他們一點教訓,並沒有起殺心。
辯論的結果對劉福來說並不重要,不論是誰贏得勝利,劉福都不會有任何改變。並且劉福也是這樣教育兒子劉昊的,身為君王,豈能因為別人的幾句言語就改變。就好比是一個大企業的老總,怎麼可能因為員工的不同意見就改變經營的策略。
如今的劉福不是一般人,他的態度往往會得到別人的重視。對劉昊如此,自然也就會讓一些心存投機心理的人盤算著是不是趁早與劉昊打好關係。只不過劉福對劉昊看顧的很嚴,平常的手段根本就不能奏效,但這也從來就沒有打消過這些人打算趁早投資的念頭。
劉福自信在這種時候沒人敢對自己的孩子下毒手,世家之中也不乏聰明人,都能看出將來能夠一統天下的人中他劉福是最有可能的。但討好他劉福似乎已經晚了些,眼下劉福手下人才濟濟,即便世家派出子弟前來,那也不過是錦上添花,遠沒有投資大皇子劉昊要來的回報率高。
只是想要接近劉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郭奕、趙廣這些人能夠跟劉昊一起唸書,那是因為他們的父輩與劉福關係好,可他們又有什麼?說難聽點,他們有什麼資格派家中子弟陪劉昊讀書?家世?出身?那些東西劉福似乎根本就不看重。
崔、楊兩家這次的行動只不過是世家對劉福的一次試探,想要知道劉福對世家的態度,同時也探明劉福對世家的底限。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