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如此這般的講了一番,自然是對那個韋后恨之入骨至於這個羅管家麼,他也只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說白了就是一個被人利用的小棋子而已。
如果此時一怒之下將它活活杖斃,或者是讓他死於亂刀之下,反而是打草驚蛇,引來韋后的更大猜忌
這樣的話,氣倒是出了不假,但是,危險反而更加。自古以來就是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成大事者,必須有博大胸懷、容人之量,不能意氣用事。
所以李隆基稍一思索,便是計上心來。他不但沒有暴喝怒問羅管家,反而是表現得十分痛惜似的對羅管家說,羅管家啊,自從你到王府以來,本王可曾虧待過你麼?你如此行事,就不怕惹來天怒人怨、鬼神不容麼?就不怕招來報應、永墮地獄麼
那個羅管家,除了理虧之外,最怕鬼神報應、沉淪地獄。因為他之所以暴露身份,就是鬼神使然——更何況眼前的這位主子,隨時可以讓自己亂刃分屍呢?
所以羅管家顧不上腳上的疼痛,一個勁兒地頻頻磕頭求饒、痛哭流涕,請求李隆基給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並且為了表示誠意,羅管家還特意向李隆基透露了一個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韋后不但與武三思關係過密,而且和那安樂公主更是野心勃勃,並不像表面那樣,只是倚仗皇帝的寵信,扶植外戚、作威作福,而是暗藏更大的野心
更大的野心?她現在已是貴為皇后、母儀天下,再有野心、當欲何為啊?難道她還想像李隆基的皇祖母那樣,自己君臨天下、成為女皇麼?
如此看來,李隆基更要迅速扶植羽翼、強大自己,隨時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而且更加不能引起韋后的注意才是保身之道。
而眼前的這個羅管家,自然是不能輕易殺掉了
所以李隆基恩威並施,不但沒有斬殺羅管家,反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羅管家棄暗投明、歸附於他
功高莫過救主,厚賞不如免死。那個羅管家,吃住在王府,身居管家之位,卻幹著韋后交給他的任務,如此大罪,李隆基竟然力排眾議,不但沒有將他處死,反而仍然重用,給了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羅管家自然是感激涕零、願以死報。
所以,那個羅管家後來就暗中投降於李隆基,表面上仍然不斷將有關李隆基的假情報密呈韋后,其實是在麻痺於她,讓韋后放鬆了對李隆基的監控重視,以為他就是一個吃喝玩樂、愛好絲竹的紈絝而已。
這樣一來,倒給李隆基提了個醒,並且抓緊時間、悄無聲息地進行的實力的積蓄。隨時準備對韋后一黨發動致命一擊
不久以後,當韋后聯合安樂公主藥鴆皇上、企圖大權獨攬時,李隆基非常果斷地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兵變,率領御林軍直衝皇宮禁地,將韋后一黨趕盡殺絕、斬草除根,不但報了以前的一箭之仇,而且擁立其父登基,以此為功封為太子、進入東宮
而這一切,雖然與李隆基的大智大勇有關,但也多虧那個羅管家的倒戈一擊,不但讓他矇蔽了韋后的注意力,給了他一個積極準備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李隆基認清了韋后的真實面目,在最關鍵的時候,不像其他王室功勳一樣裹足不前、心存幻想,縮手縮腳、猶豫不決,而是果斷地發動對韋后一黨的致命一擊,為他登基稱帝、開創盛世,打好了基礎、拉開了帷幕
如果說這一切多虧了羅管家的幫助,還不如說是託了那尊萬骨獸的庇護。
因為如果不是它暗中發現羅管家的秘密,並且讓羅管家現出原形的話,根本是極有可能沒有後來的一切——要麼是李隆基早在韋后面前折翼,要麼是當韋后大權獨攬時,李隆基和其他皇子一樣無甚作為
故而從那以後,李隆基就更加堅信三天和尚的話了。不但在內心深處相信自己負有天命、終將君臨天下,而且對那尊能夠讓他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的萬骨獸信奉萬分。可以說是奉若神明、膜拜不斷,四時供奉、天天上香
後來李隆基入主東宮,那尊萬骨獸就隨他進入東宮;李隆基登基稱帝,那尊萬骨獸就隨他進入後宮
以至於李隆基稱帝后雄心勃勃,認為自己天命所歸、當為一代雄主,繼而開創了顯赫一時的開元盛世
那尊萬骨獸,從李隆基將它運回潞州王府,一直到他駕崩之前,從來沒有受到過冷落
劉老大講到這裡,就連一向不愛說長道短的狗蛋兄弟,也忍不住說道:“劉老大啊,你這純粹是文不對題呀剛開始你說的是,那尊萬骨獸非常有靈性,而且十分厲害,當年安史之亂時,它曾經顯靈護主可是兄弟我聽到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