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這一千五的兵士,個個精神抖擻,一看就知道平時訓練有素。劉備的注意力卻不在這些士兵身上,而是對趙羽非常好奇。
在他的尋問下,太史慈也把趙羽地一切仔細說了一遍,包括江東之行。不過,出於對趙羽的保護,很多事情他還是沒有說,比如商隊,練兵等等。末了,他看看趙雲,說道:“子玉不想出仕,他已經對孫將軍說了,他這一輩子,只跟著子龍兄長,做子龍兄長的隨從,而不會去做任何人的臣子。”他很明白趙羽的想法,知道趙羽不好說很多話,乾脆幫他把一些話說了出來。
劉備和孫乾互相看了看,都看向了趙雲,他們簡直沒有想到趙羽會是這樣的人,一身本事居然只願意做趙雲的隨從。趙雲苦笑了,望著劉備探詢的目光,也把在易京發生的一切說了一遍:“子玉之所以這樣說,想必是要遵守他對我的諾言。他當初離開的時候,曾對我發誓,再見面後,要跟隨我一生,不離不棄,不背不叛。”
劉備還是莫名其妙:“遵守這個誓言也不是他不願意出仕的理由呀!”孫乾也說:“投效主公,也一樣跟在子龍身邊呀,況且,兄弟同侍一主,與他的誓言沒有任何衝突。”
太史慈嘆氣說與他們聽:“子玉為人心地極為善良,雖然有一身好武藝,卻不願意去傷害別人,哪怕是戰場廝殺,他也不願意去。他說,他不忍心看見戰場廝殺,也不想參與這些事情。可是,現在是亂世,要是跟隨明主,必要盡心盡力,就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到這些殺戮、征戰的事情中去。如果沒有對子龍兄長的誓言,他寧願隱身山林,做個無憂無慮的世外神仙。所以,他對自己有個北海小神童的名聲是惟恐避之不及。他不讓那些兵士喊他將軍,而是讓他們叫他公子,也是這個原因。”
趙雲吃驚地看著太史慈:“將軍?他既然不出仕,怎麼又會變成將軍了?”太史慈一笑:“他可是個校尉偏將,是北海國相孔大人任命的,有正式的朝廷任命文書。在外面,比如江東,大家都叫他小將軍。不僅如次,他還是壽光縣令,官職比我大多了。”趙雲聽的是苦笑連連,六年不見,這個弟弟給他的驚奇太多了。
孫乾看看神色不定的劉備,繼續問太史慈:“那就是說,市面上的那些傳言大多都是真的,趙羽真有治國安邦的本事?我看他也不過是個才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本事?”
太史慈想了一下才說:“子玉真實的本事到底有多少,我們也不是很清楚。要說治國安邦……也算不上吧!他倒是對農田水利之類的事情有點研究,在壽光,這個縣令當的也算稱職。我只知道他的武藝是比較厲害,其他方面,傳言多有誇大之處。當然,他的醫術真的很高超。”他知道趙羽不會像他們一樣,去做誰的臣子,所以,話中自然少說了很多,特別是趙羽的軍事才能,是隻字不提。
這點上,劉備他們倒也沒有懷疑太史慈說的話,在他們看來,世間傳言本來就很誇張,特別是亂世之中,反正吹牛也不上稅,怎麼誇,別人都不可能專門去核對。就太史慈說的這些,已經讓他們感到很驚奇了,這也的確算是個大人才了,至少一個孩子安置了近四十萬的難民,管理好了一個縣,已經可以讓任何霸主另眼相看了。
用過晚飯,孫乾安慰劉備:“主公,這趙羽的確是個人才,而且是文武全才。他雖然說是不出仕,可是既然他願意跟著子龍將軍,也相當於跟著主公了。他現在這樣說,不過是孩子心性罷了,那有身懷絕世才華,肯自甘埋沒的人?待過些日子,他自能為您所用。”
劉備嘆氣:“子龍也說了,會好好說與趙羽,讓他為我所用。這點上,我倒不疑。只是,這樣一個人物在身邊,卻只能看,不能用,真是有點……”
孫乾笑著說:“不管怎麼樣,這些年來,北海小神童都是炙手可熱的人,能留下主公這裡,比什麼都強。如果說了出去,四下來投的人才應該不會少。”
劉備想想,也點頭:“不錯,的確是件好事情。不過,現在我們還沒有落腳之處,實力太小,還不能說出去,否則,人才沒來,倒可能把曹操等奸賊引來。我就知道,那曹操就對這個小神童念念不忘,多次說過,將來拿下東萊,一定要他為我所用。”
晚上,趙羽自然鑽進了趙雲的營帳,六年沒有見面,有好多話要說。看著這個已經長大了許多的弟弟,趙雲像以前一樣疼愛他:“這幾年苦了你到處奔波了。你也真行,做了那麼多的好事,還和這麼多英雄豪傑成為了朋友兄弟。兄長真為你高興。”
躺在趙雲對面,趙羽眼睛都不眨地看著他笑:“我那有他們說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