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1 / 4)

那楊老闆聽完孫國輔的話之後,先是微微一笑,緊接著就說道:“想不到九爺祖上竟有如此奇遇,實在是讓楊某佩服佩服。不過,鄙人這一次主要是收購黃金棺材而來,情急之下,準備的現金也剛剛好夠用。九爺您這顆珍珠歷史悠遠、價值不菲,恐怕楊某是沒有餘力收購了。”

我一聽他這話,心中頓時一喜,這不擺明了這姓楊的已經認慫了,在變相的轉移話題。孫國輔聞言也暗中一樂,嘴角開始微微上揚。

“不過!”我和孫國輔兩人還沒有開始偷樂,那楊老闆又發話了:“咱們古玩界規矩頗多,其中有一項換做‘以物易物’,我手頭剛好有一件歷史傳承和九爺您的珍珠差不多,不知道能不能厚顏交換一下?”

說罷,這楊老闆竟然從身上掏出一串鑰匙,用手指在上面扣下來一個挖耳朵的勺子。

那勺子是一個銅製雕花、小巧玲瓏,雖然看上去還算精緻,那成色也像是有些年頭的,但怎麼看都像是五毛錢在街邊地攤上買的,實在是顯得太不入流了,這件東西能有什麼價值?掉在地上恐怕都沒人撿。

我正看得入神,孫國輔卻悄悄踢了我一下,對我使了個眼色。我頓時會意,這是要讓我當壞人的節奏啊,於是我裝作滿臉都是鄙夷不屑的神色,假意冷笑一聲,說道:“楊老闆,咱可不帶這麼玩人的?我年輕,經驗不足,但是也有點眼力見,您這東西恕我嘴欠,該不會是地攤上淘的吧?”

那楊老闆聞言竟然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周先生主攻,自然是不知道這古玩界的行情。這東西,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它的歷史傳承北京,卻是大得嚇人。這麼和您說罷,這東西也是清末民初的時候,由皇宮大內帶出來的。多少年來,它都是我極為得意的一件藏品,要不是見了您二位這樣有身份的人物,我是死活也不肯拿出來的。”

我看他神色鄭重,不像作偽,心想難不成自己真是看走了眼,可於情於理又都說不通,只好問道:“皇宮裡怎會有這等貨色?”

楊老闆環顧了一下四周,低聲說道:“不瞞您說,我祖籍是北京的,這北京皇城根底下,從來便是藏龍臥虎,什麼樣的高人沒有?我的爺爺,就不是個一般的人物,乃是滿清王朝最後一位大太監小德海,這件東西的來歷可不得了,是我爺爺小德海,跟著宣統皇帝離開紫禁城的時候,從宮裡順手牽羊給順出來的。”

第467章 鬥寶(下)

我一聽這話,差點沒笑出聲來,心說:“這楊老闆可真是不講究,好端端的非說自己的爺爺是個太監!”但是眼下我又不好笑出聲來,只得繼續聽楊老闆說下去。。。

根據楊老闆所說,那挖耳勺雖然是他當太監的爺爺順出來的,但是其實他爺爺並不是賊,隨手順出來這件東西,只是為了留個念想。

俗話說得好,這教為人不能忘本。自打大清國沒了之後,他爺爺天天對這挖耳朵勺行三拜九叩之禮。原來,他爺爺自打六歲就進了宮,服侍了太后和皇上多半輩子,一直到死還不忘了給主子盡忠。

說到這裡,那楊老闆似是念及舊事,觸動了心懷,竟已哽咽難言。

可是我這會卻顧不得勸他放寬心,因為眼下我已經從他嘴裡抓到了一把把柄,於是立即張口道:“楊老闆,剛剛是您說錯了,還是我聽岔了?既然小德海是紫禁城裡的太監,而且六歲就淨身入了宮,怎麼可能會有後人?”

楊老闆解釋說道,那位小德海公公出來之後,他不是也得成家過日子嗎?結果就娶了個老宮女為妻,又收養了一個兒子在膝前,以便給自己養老送終,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感情好的沒話說,所謂“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正是他們家最令人動容之處。

我正要繼續說話,孫國輔卻微微點了點頭,問道:“那位小德海公公,既然能從宮裡邊帶出東西來,為何他不取金銀玉器,更不拿古董字畫,偏要拿個挖耳朵勺回來壓箱子底兒?”

那楊老闆深吸一口氣,像是在穩定情緒,然後繼續說道:“您二位可別小看了這個純銅的挖耳朵勺,名副其實的是件國寶,為什麼呢?因為看一件古物,你不能以材質斷其貴賤,首先是它的歷史價值,其次才是它的藝術價值。。。”

話說自打大明洪武皇帝龍興,浴血百戰,終將元人逐回漠北,恢復了我漢家山河,後有燕王掃北,建都北京,一度勵精圖治,海內無事,怎奈日月頻遷,星霜屢改,這正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到得明朝末年,朝廷失政,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先是闖王李自成揭竿而起,率軍打破京師,逼得崇貞皇帝吊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