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張景華突然感覺到一陣輕鬆跟神棍做鬥爭,本來壓力就很大,何況,這神棍還是聖眷極隆,手段極高的那種,這給他帶來的壓力,就不是普通的大了,簡直要人命吶
張御史苦中作樂,巡場官,也就是監考的官員則是叫苦連天
會試考場,那是多麼莊嚴肅穆的地方呀,一般的考生,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可現在偏偏有隻鴿子飛來飛去的,這不是要命是啥?
單是鴿子也就罷了,大夥兒盯得緊點,把它趕離要害所在也就是了,但這隻鴿子不是獨行的,無論它飛到何處,除非進了號房,否則身邊就跟著一大群人
這幫人都是宦官,以宣旨的滕祥為首,專門負責皇上的鳥的安保問題一群沒鳥的人,負責保護一隻鳥,這是多麼和諧的場景啊
“謝大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那鳥已經進了號房了,等下飛出去的話,誰知道它能帶點什麼回來啊”
江曉是東城兵馬司的副指揮,通常情況下,在禮部貢院監考的,就是他們這些軍士畢竟有四五千的考生在,就算把禮部和都察院的官員都用上,也不怎麼夠用而會試一舉行就是三天,官員們也吃不起這種辛苦,這樣安排也沒什麼奇怪的
這些軍士自己,也很享受這個差事不是為了在這個過程中撈外快,只是有一種心理上的快感
大明重文輕武的畸形程度,全不在前宋之下就算是鎮守邊疆,擁兵數萬的參將、總兵,對上一個沒有官職在身的進士、舉子,那也是不敢失禮的,別說擺官架子了,弄不好還要反過來奉承對方几句
在巡撫、巡按這樣的大員面前,武將們是連說話的餘地都沒有,被人呵斥如狗,鄙視如豬,一樣得笑臉相迎若是被尋到了錯處,被打上幾十板子是常有的事,事後還得打落牙齒往肚裡咽
沒辦法,誰讓大明的國策就是文武殊途呢
大將們尚且如此,兵馬司這種半軍事性質的武職,自然不放在士人們的眼裡唯一能揚眉吐氣的,就是在貢院公幹的時候了
體面?被剝得跟個光豬似的,還有個狗屁體面清高?那也是不存在的,這三天,那個考生見到他們這些監考的,會冷眼相對,而不是笑臉相迎?真有那不開眼的,軍兵們就會讓他們領略到,什麼叫閻王好惹小鬼難纏了
想幫忙舞弊,江曉沒有那種本事,但搗亂卻沒什麼問題,別的不說,只要一直在號房旁邊轉悠,盯著考生不放,就足以干擾對方的注意力瞭如果偶爾搜出幾個夾帶小抄的,那就爽了,直接枷出去示眾徹底來個斯文掃地
只有在這一刻,江曉和他的同僚們才能擺脫那種卑賤的自我認知,有一種踩在士人頭上的幻覺
然而,世界是很現實的,大明始終是士人的天下,他這個副指揮,也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兒
這次會試兵馬司的頂頭上司——兵部也相當投入,左侍郎張瓚下了嚴令,要求兵馬司全力配合禮部、都察院不出差錯便是有功參與之人,一律重重有賞一旦有差池,等著他們的將是一紙調令,調動的目的地,大抵不出宣大遼東等處,正是韃虜為禍最烈的地方
後果嚴重,實在由不得江曉等軍兵不緊張
靈鳥屬於不可抗力,張景華可以這麼開解自己,但江曉這些軍兵卻不行如果劉同壽真的作弊成功,文官們不會自相攻訐,也拿小道士沒辦法,很可能會拿他們這些倒黴蛋當替罪羊冠以翫忽職守的罪名,把罪責全都推在他們身上
“不用慌張,讓人盯緊了便是,只要他不往鴿子身上放東西,就任他去”不幸之中的萬幸就是巡場官的這位負責人了,準確的說,是負責人之一
和搜檢一樣,監考這個環節,也是各衙門共同參與,充分體現了制衡的作用禮部派出的是儀制清吏司的員外郎謝正,以及下屬官吏;翰林院派出的,則是上屆會試的狀元,修撰林大欽,以及一群庶吉士;都察院則是派出了一群御史,分屬幾大派系
張景華之所以不太擔心,正是因為這個安排謝正以及謝家與劉同壽有不共戴天之仇,監考時,肯定會全力以赴,林大欽雖然是站在劉同壽一邊的,但此人才華雖高,卻不是那種擅變通之人,他頂多只能保證監督謝正沒法做小動作,斷然不可能幫劉同壽舞弊
“可是大人,那鴿子可是通靈的,您看,那劉……大人正朝鴿子說話呢”
信鴿傳信,都是在腳爪上綁著信,達到傳遞訊息的目的,可劉同壽這隻鴿子比較特殊,它通靈,還會寫字,誰知道它是不是能直接跟人交流啊想鴿子往來進出,小道士金榜題名的情景,江曉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