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2 / 4)

小說:明朝第一國師 作者:青詞

後猛然放開……會是個什麼結果?

嗯,地球人都知道,未成年的除外。

“那時間呢?金丹何時可成?”兜了老大一個圈子,黃錦終於把話題兜回來了。

劉同壽在心裡稍加盤算,斬釘截鐵道:“兩月之內,必有佳音。”

“那好,咱家就如此回稟萬歲爺了。”黃錦鄭重點頭,卻沒急著離開,而是慢吞吞的將話鋒一轉,“同壽啊,咱家這裡,還有幾句話要交待你,你可要聽真切了,不明白就問,千萬不能含糊了。”

“洗耳恭聽。”劉同壽察言觀色的本事何等了得,心下雪亮,不用說,黃錦要說的,又是嘉靖不方便說,只能經人轉達的吩咐了。(未完待續……)

第202章 奸臣是怎麼煉成的

走出紫禁城,回首相望,宮闕萬重,還有一個沒精打采的胖子,劉同壽無語長嘆,嘉靖帝的心計,名不虛傳吶!

本以為今天的召見,只是為了皇二代的問題,頂多再加上煉丹之事,劉同壽事先的準備,都是針對於此。聽過黃錦的轉述後,他才知道,嘉靖的用意遠不止這些。

就拿那個一家人的說法來講吧,除了示恩,化解尷尬,還有一個封口的作用。黃錦說的很清楚,皇上不是不知道煉丹的花費巨大,不過呢,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皇上最近手頭比較緊,你這個做侄子的,就多多擔待吧。

簡而言之,就是嘉靖打算賒賬。

劉同壽很驚訝,嘉靖帝缺點不少,但似乎沒聽說過他還有這個毛病啊。於是他就提起了邵元節,老邵這些年可是全憑打賞撐下來的,自己的人氣顯然在老邵之上,怎麼待遇反倒不如了呢?

黃錦應答如流。嘉靖認為,老邵的本事不如劉同壽,沒有經濟支援,他玩不轉,而劉同壽比較大能,他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

也不知這算不算盛名之累的另類版本,不過,儘管覺得很吃虧,但劉同壽砸吧砸吧嘴,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誰讓人家是皇帝呢?

而且,他本來就沒打算向嘉靖伸手要錢,錢這東西,還是自己賺來的花起來舒服,自己的錢,沒人指手劃腳不是?他的生財之道,早在還沒進宮的時候就打算好了。他打算借嘉靖的名義,賣玻璃、鏡子這些東西來賺錢。

這時代沒專利法,而在陶瓷業發達的華夏,玻璃、鏡子這些東西真心沒啥技術含量,指望技術封鎖就能壟斷經營,是絕對不可能的。劉同壽的想法是,藉著皇帝的名義。把玻璃產業,搞成跟鹽鐵類似的專營行當。

玻璃這東西,暫時還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對這玩意的需求不大,主要的顧客群體,是大戶人家、皇親貴族什麼的。壟斷經營。會有相當多的好處,又不會良心不安,最重要的是,利潤非常高。

有了這個想法,劉同壽哪裡還會動皇帝內庫的主意?無論是張孚敬的講述,還是史書上的記載,都說的很清楚,如今,大明朝廷經濟狀況每況愈下,令人擔憂。

不提還不要緊。劉同壽這一提,卻是戳中了黃錦的傷心處。胖子的一張臉,立刻變得蠟黃蠟黃的,象是被瞬間風乾的柚子似的,把劉同壽嚇了一跳。

黃錦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告訴劉同壽,自從馮保將劉同壽的意思轉達給他之後,胖子就上了心。太監麼,一輩子就沒啥可追求的了,財富,就是他們唯一可以追求。能追求的東西。尤其對嘉靖朝的太監來說,他們的出路比前輩們還要狹窄得多。

不能幹政,不能和外朝太多交集,不能……諸多限制之外,在宮裡還要擔驚受怕,朝不保夕。嘉靖朝,至少對嘉靖初年的宦官們來說,日子之艱難,有明以來,也許只有洪武年間可堪相比了。

突然聽到這麼一個既能生財,又能在皇帝面前固寵的辦法,黃錦怎麼可能不上心?只要這個產業上了規模,負責此事的他,影響力必然大增,即便日後犯了錯,討饒求情的時候,都能多出不少籌碼來。

夢想是豐滿地,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黃錦的試探,直接撞了大板,他和劉同壽,都對嘉靖的獨佔欲估計不足。

嘉靖將交泰殿視為上天賜福之地,而交泰殿的關鍵,就是那些鏡子。他不希望有人能複製這裡的一切,分薄了上天對他的眷顧。

所以,黃錦的提議剛起了頭,當即就被罵得狗血淋頭。

這件傷心事對黃錦的打擊極大,以至於到了現在,他還沒能恢復平靜。在眼角又抹了一把,胖子扯住了小道士的衣襟,可憐巴巴的說道:“同壽啊,現在,也只能靠你了,你一定要早點想出辦法來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