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3 / 4)

小說:明朝第一國師 作者:青詞

,劉同壽穿越那天,很有些經過那裡的外鄉人在場。

“噝……還真是邪門啊。”謝亙倒抽了一口冷氣,想了片刻,他忽然又冷笑了起來,“好一個小道士,管你從哪裡來的,既然敢和我謝家作對,卻也容不得你逍遙。”說這話時,已經有了咬牙切齒的味道。

“四爺爺,您有辦法?”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事兒,你們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謝亙冷冷說道:“連夜派人去天台山,請清虛道長來此!”

第59章 李逵和李鬼

謝家人焦頭爛額,劉同壽也著實發了兩天愁。他愁的不是謝家,後者暫時構不成多大威脅了,令他琢磨不定的是皇帝的心思。

離崔知府上疏之日,已經過了半個多月了,按說怎麼也該有點回應才對啊,別忘了,在崔平宇前面,還有上虞馮知縣呢!

一連這麼多道奏疏,皇帝不可能還沒看見,也不可能一點都不動心啊?

要知道,自己已經把最強力的法寶都給祭出來了,沒記錯的話,二龍不相見可是籠罩嘉靖朝三十年,最強效的魔咒啊!

難不成自己還是晚了一步,結果被原創給搶先了?否則,怎麼會一直沒有動靜呢?

劉同壽很是鬱悶了兩天,然後他將怨氣盡數發洩到了謝家身上。他對付謝家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利用輿論,壞他家的名聲。

這個時代的人非常重視這個,鄉紳之家造橋鋪路修學堂,無非就是為個好名聲,為子孫讀書做官鋪平道路。

所以謝家欲奪東山土地,才如此大費周章,先是假託國慶寺之名,然後又遣走狗柴家興風作浪,自家則穩坐幕後,坐收漁利。

輿論一起,相當於狠狠的在謝家臉上搧了一個耳光,偏偏他們又沒法出面反駁,勉強跳出來,效果也是不盡人意。

劉同壽的聲望是其一,國慶寺鬧鬼,也被很多人視為因果報應。

謝家雖然也曾多從設法,意圖化解,但終究架不住民間聲浪如潮,連士林之中都是眾說不一,最終只能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咽了。

這還得虧了回鄉的是謝亙,這位四老爺終究是個武官,氣得狠了,也不過罵人打人。如果回來的是謝正,八成謝家又要多一位高齡病患了,謝老大向來以方正自居,見到這等一地雞毛的慘象,不被氣背過去才怪呢。

“梁叔,怎麼樣,最近謝家有什麼新的動靜沒有?”

“敢?前次的帳還沒跟他們算完呢,再來,看我怎麼收拾他們。”梁蕭一臉的苦大仇深,他說話有些漏風,這是刺殺事件中留下的後遺症。

當時形勢危急,他和韓應龍都擋在了殺手的路上,結果他被人一腳踹開,跌了個嘴啃泥,撞掉了兩顆牙,大大的損害了他新科舉人的形象,以至於中舉的喜悅和榮耀都被沖淡了許多。

沒有牙齒,自是有礙觀瞻。

於是,在劉同壽發動輿論攻勢的行動中,梁舉人再次充當了急先鋒,衝在了散佈謠言的第一線。輿論攻勢的效果如此之好,他的努力起了不小的作用。

劉同壽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了,所以要顧及形象,他抨擊謝家雖猛,但終究還算是比較講究,基本上都是實話實說,頂多是沒有證據罷了。

而梁舉人一發揮起來,就顧不得那麼多了,他把朝廷無視水災造成的損失,照樣徵收秋賦的責任也推到謝家頭上去了。

這場水災中,死的人並不多,但淹沒的田地卻很多,上虞以東的地區,一個賽一個的悽慘,用哀鴻遍野來形容也不為過。

結果水災過去兩月有餘,朝廷的賑濟還沒看到半點影子,稅吏卻照常出現了。饒是江南民間相對富庶,也禁不住這天災**的折騰,各地都是冤氣深重。

對政局瞭解比較深的人都知道,並非天子不仁義,只是今年朝中用度確實緊張。

去年十月,大同兵變,戰事延綿,到了今年入夏方才平定。內亂未平,外患又起,吉囊、俺答又趁機襲擾,以至於邊關處處有警,遍地烽煙。

打仗是最耗錢糧的事兒,如今的大明朝廷已不復新皇登基時的豪闊了,戶部尚書許贊到處求神拜佛,愁得告老致仕的心都有了,又哪裡肯放過江南這個稅賦重地?

所以,當嘉靖將紹興、寧波諸府上報災情的奏疏傳送內閣,言明由閣臣擬定方略時,諸重臣照章辦理了。

這樣做,當然會招致百姓的怨恨,但方略雖是大臣們擬的,但聖旨卻是皇帝下的,恨也恨不到自己頭上,誰還會顧及那麼多?

不過,任誰也沒有想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