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3 / 4)

小說:明朝第一國師 作者:青詞

“原來如此,同壽賢弟,你意下如何?”梁蕭轉頭請示道。

“嗯……”劉同壽本有心拒絕,可仔細想想,就算不考慮結善緣的問題,這孫升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至於可能存在的風險,咳咳,不是還有梁叔他們擋著呢?

“那就叨擾孫先生了。”

孫升住的客棧位於城西,由於離西湖更近,所以這裡已經成了杭州城最為搶手的地方。孫家能佔住這個好位置,也只是因為他們行程定的早,所以趕了個巧。

一路西行,劉同壽向孫升打聽起了會場的情況。

“孫先生,大會這麼受關注,屆時到場的人必然很多,怎麼不選個空曠的場所呢?”

孫升笑答:“小仙師有所不知,為了容納更多的人觀看,衙門的僚屬們也是費盡了心思,爭論了無數次,最後選定了西湖,這才皆大歡喜……”

“這麼說,演法的場所是在湖上?”

“正是。”孫升微笑頷首。

“聯舟為臺,共七十二處,正合天星地煞之數,散佈於碧波之上,徐徐而動,輪轉不停,無論觀者身處何處,都有機會欣賞到任意一派的演法。屆時,西湖上不許私人放舟,衙門設有畫舫數十,可抵近觀賞,眾人可各憑手段登舟……”

“登舟的手段,莫非衙門還要考校水性不成?”孫升口才本就不錯,這次的場面確實也搞得很大,所以他自己固是一臉憧憬,眾人也都聽得入神,只有梁蕭抓耳撓腮,一刻不得消停。

“那卻不是。”孫升悠然答道:“手段大抵限於三種,功名爵位是其一;若自忖有些才學,也可詩賦一首,以彰當日盛況,由各位大人品評之後,透過者即有資格;若是兩者皆無,卻身家豐厚,這阿堵之物,也是使得的。”

“王大人當真是大手筆啊!”

“錯非是這杭州,就算是京城,想這樣半場法事,恐怕也是不成的。”

眾人紛紛讚歎起來,只有劉同壽皺起了眉頭,低頭沉思。

“師兄,你怎麼了,是不敢坐船麼?”

“不是,只不過,我好像知道謝家玩的是什麼貓膩了。”

第68章 大場面

第二天,是個大晴天。

一大清早,杭州的大街小巷中就擠滿了人,越靠近驛站的方向,人就越多,大家都是來看熱鬧的。

雖說會場別出心裁的設在了西湖之上,但表演者畢竟是住在城裡的。其實,表演者盛裝出城的過程,也是表演的一部分,算是大餐之前的開胃菜了。

除了被排斥在外的劉同壽之外,其他的與會者也分成了兩處。道士們比較隨意,多數都住在了驛館,住不下的就在周邊找個客棧,或者由衙門協調些大戶人家做安排;和尚就比較講究了,他們寧可去城裡的幾座廟裡面擠著,也要端出方外之人的架勢。

不管住在那裡,在卯時三刻,天光大亮的這一刻,各家道派已是齊聚一堂,在驛館前,排成了浩浩蕩蕩的一支長蛇陣。

“人都到齊了嗎?”出面主持的是右參政熊榮,他是被王建興抓壯丁逼著來的,所以這會兒他一張臉也是拉得老長。

主持這種盛事其實是好事,不過現在朝中各方勢力鬥得正緊,跟宗教沾上邊,就有可能被視為諂上邀寵。他倒不怕被被人視為臣體有虧,反正滿朝上下,也沒誰敢揪著皇上齋醮的事不放了,當年權傾朝野的楊一清怎麼倒的?還不是為了這點破事兒?

但是,邀寵這種行為就比較礙眼,現在有心向上的人都看得分明,想往上爬,最好的路子就是投皇帝所好。張孚敬的際遇已經人盡皆知,無須反覆提及,禮部尚書夏言也是個好例子。

這位以正直敢言而聞名的尚書大人,在嘉靖九年之前,還不過是個小小的七品給事中。就因為上疏天子,備言禮制齋醮諸事,甚得聖心,因此一年之內,他連升五級,直接從六科跳到了六部之首,如今已經是內閣張首輔的勁敵,兼下任首輔的熱門人選了。

在夏言之後,內閣和通政司對奏疏的審查比從前嚴格了好幾倍,張首輔不怕彈劾,他只是怕再有人跟夏言一樣突然冒起,想杜絕這種邀寵行為罷了。

姑且不論發達後,就搞壟斷這種行為中的道德缺失問題,熊榮是無論如何也不想以身試法的。萬一搞出誤會來,就算張孚敬肯念舊情不予追究,夏言以及那些欲邀寵而不得者肯定也會把他視為眼中釘,處之而後快。

這場水陸大會也是陰差陽錯之下,才搞得這麼大的,即便有責任,也落不到他頭上。不過,主持大會的時候,卻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