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根本就是一概不知。而即便是這些知道一些的人,甚至於包括張凡自己,在他沒有到四川之前,也並不知道這兩人就打算在過年的時候發動叛luàn。所以這件事情對於朝中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當時接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的確是讓朝中的人都嚇了一跳。明明之前還好好的,根本就一點動靜都沒有,這都快要過年了,卻是突然傳過來這麼個訊息,怎麼能不讓這些人驚訝呢。當然,驚訝歸驚訝,驚訝了之後,應該做的事情這些人還是明白的。
說起來,朝中的人,若是遇到了別的什麼事情,辦事的效率或許是時快時慢。但是一旦遇到了這種造反的事情,那就是另當別論了,絕對是第一時間做出來響應的。更何況這件事情又不是別的,正是張凡所報來的。不說這些大臣了,就說朱翊鈞這個小皇帝,即便是他現在還沒有管事,也絕對會鬧騰起來的。
既然如此,那麼這一切的事情就全都好說話了。所有的人,上至太后,下至才剛剛能夠站到朝堂之上來的新丁,全都在關注這件事情,那麼一來這件事情的辦事效率也就變得極高了。
下面的大臣即便不是出於張凡的原因,但是因為這件事情是叛luàn,是造反,所以他們辦起事情來,也是變得極為積極。而即便是不管這些大臣的事,還是有些人,比方說張居正和馮寶這樣的,因為張凡的緣故,也是會主動提出來的。
甚至於,即便是連他們都並不積極,但是朱翊鈞和李太后兩人卻也是不會不管不顧的。當然,朱翊鈞的原因,純粹就是因為張凡的緣故了。而李太后那邊,有些是要幫著張凡的原因,不過更多的是,李太后是絕對不會容忍在大明的疆土上有人造反叛luàn的。
總而言之,不管是出於任何一種緣故,這件事情是馬上就定了下來。即便是張凡那邊,已經上奏說,他擅自讓劉顯前往迎擊了,但是朝廷這邊還是要關注一番的。讓張凡全權處理此時,便是將聖旨發下了。
而張凡也當真是不負所托,這件事情來得快,去的也快,沒多久張凡就將事情給解決了。而這一次的事情,雖然說那張勇和王新二人,糾集了兩萬多人起來造反,但是最後解決了事情之後,出了造反的那邊死了兩千多人之外,朝廷這邊卻是並沒有多少傷亡。多多少少有一些但是對於這件事情來說,按幾百個人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了。
如此一來,張凡是再次立下了大功一件,而劉顯,前有徵討僰人的大功績,如今有再一次立下汗馬功勞。這兩功病賞之下,劉顯可以說這一次算是走了大運了。而且劉顯本就是朝廷大將,一身征戰立下無數功勞,也是朝中認可的將此案。如今再憑著這麼一份攻擊,升任兵部shì郎也並不是痴心妄想。
不過不管劉顯如何,但是張凡要如何賞賜,卻的確是個問題了。如今張凡在朝中的地位高絕,已經是當朝太傅不說,更是朝廷的唯遠侯,得著太后的厚愛不說,又是如今朝中的大紅人,無人不對其點頭的。現在張凡是再一次立下了功勞,若是再行封賞的話,這官位顯然是沒辦法再賞了,要不然可就當真是會樹大招風到了極致了。而別的話,難不成這個時候就封公不成?雖然說這種稱號,榮譽大於實用,可是如今張凡的年紀還是太輕,再加上祖上也沒有先例,這個時候就將張凡封公的話,到時候會不會有麻煩也會說不定。
但是,若是立了功勞而不賞賜的話,也實在是說不過去。所以到底應該怎麼來賞賜張凡,如今反倒是成了一個問題了。
不過好在,這件事情李太后是早就已經有所打算了。昨天張凡回來了之後,第一時間就去見了李太后,不過李太后並沒有提這件事情。但是張凡也壓根沒有提,畢竟昨天的時候,張凡最關心的還是朱宣圻的事情,根本就沒有心思想這些。
但是李太后不提,張凡自己不想,並不代表李太后就忘記了。所以,李太后實際上是早就已經有所打算了。昨天在張凡離開宮中之後,她也是找了朱翊鈞和馮寶過去,說了這件事情。
原本朱翊鈞的意思是,張凡既然立下了大功,這高官厚爵自然是少不掉的。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太過年幼的原因,這裡面的很多問題他都並沒有看明白。但是朱翊鈞看不明白,李太后和馮寶自然不會看不明白,他們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的。
所謂,最後的決定就是,這一次張凡所立下的功勞,就不再賜其官爵了,而是改為賞賜一些東西罷了。雖然聽起來實在是平常無比,但是既然官爵都不賞了,改為賞賜東西,這東西自然也是要對得上才行的。再加上如今的大明朝,不論是國庫還是皇帝的內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