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又進行了一番延伸,甚至鑑於江浙蘇杭一帶商業發達,但相對而言賬房卻奇缺,讓分院的出面和當地其他鋪子達成合作,為對方提供賬房的人工。
而這幾處分館的拓展,也讓鳳笙覺得男子館也可再設分館,專門用來培育文書、師爺類的人才。
這是紹興師爺圈給她的靈感,甚至這幾處女子分館設立的思路,都在此基礎上延伸。既然師爺能成幫,能言傳身教,能父傳子承,能自成系統,為何其他不能呢?科舉的路那麼窄,總有些人考不中,何不換條路。
男子館的事自然由魏王去忙,就在夫妻二人為了書院忙得腳不沾地間隙,又發生了許多別的事。
例如惠王終於再度入朝辦差了,例如吳王趙王等人沒少給他下絆子並互鬥,還例如梁王妃在生下兩個女兒後,終於生下嫡子,例如十三皇子大婚並封王等等等等,不過這一切卻和魏王夫妻二人沒什麼關係。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是四年過去了。
而建平帝就如皇貴妃所言,一直龍體安泰。在這個基礎上,建平帝又沒有立儲的心思,一眾皇子們開始顯出世界大同的和睦,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從鳳笙與一眾妯娌的相處就能看出,以前少不了些針鋒相對,現在和睦多了,至少表面上是這樣。尤其隨著各家各府上孩子越來越多,少不了有些迎來送往,更是一片和樂融融。
第111章
皇家子孫滿了五歲就得去上書房讀書; 打從天漸漸暖和後,魏王就打算送珒哥兒去上書房了。
這邊他和建平帝稟了這事; 另一頭鳳笙正在給兒子做思想準備。
之前鳳笙就問過魏王; 去上書房讀書是極苦的,卯時早讀; 未時下學。下學後不能回家; 另有功夫和騎射課。
也就是說珒哥兒要起得比雞早,天黑了才能回家; 一個五歲的孩子,一天兩天也就罷; 等新鮮勁兒過後; 哪能堅持的住。
之前太祖的四子就鬧出了笑話,去了幾日後,怎麼都不願意去了,在府裡哭嚎著和秦王妃鬧; 被強行送去後,又和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