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來路的,只要有銀子就往外扔的糧食,才是其中最不可控的一環。
只要控制住這一環,其他糧食的來路都有跡可循,誰會往外借,誰又敢往外借,難道不掂量掂量?
恰恰魏王那邊等不起這掂量掂量。
“如果這事真和陳家有關,那他們的手筆未免也太大了。”
“與一個皇位相比,這不算什麼大手筆。”說到這裡,茅單也有點不是滋味。
“如此說來,殿下那想借著‘空城計’說動那些官員去勸當地大戶捐輸,恐怕也捐不出什麼了。”鳳笙臉色有些難看道。
屋裡再度安靜下來,茅單去摸茶,卻發現茶冷了,又放下茶盞。
良久,鳳笙才吐出一口氣道:“現如今說這些都還嫌早,你先命人去打聽打聽那道備寇巡海令,我給殿下去封信,問問他那邊的情況。”
“是。”
第135章
魏王這裡的情形並不太好。
他雖說動了那些官員找當地大戶捐輸,可惜效果不佳。
那些大戶也不是不借; 只是借出的數量極少。其實也能想象; 又不是專門做糧食生意的; 家中能屯多少糧; 災荒時期大量屯糧,一不下心就是滅門之禍,誰也不傻。
山西境內倒有幾個大糧商,魏王也派人去屢屢勸說; 可這些人要麼是惹不得,一惹上就捅了馬蜂窩。當然不是說魏王惹不起,只是他如今處境還是穩著為宜; 不適宜給自己招惹麻煩。
要麼就是極為光棍; 又是訴苦又是哭窮; 只差把糧倉開啟給人看有沒有糧了。
畢竟山西也旱了兩年了,他們就算有糧,也在去年賣光了,誰能想到今年還有一年。照這麼說; 也不是沒道理。
事情膠著下來。
魏王也知道此事急不得; 反正聊勝於無; 那些大戶能捐一些是一些。這次捐了; 過陣子再去; 總能再逼點出來; 反正就是扯皮拉筋的瑣碎事。
而這邊鳳笙先後走訪了陳浩、黃金福等人; 不光如此她還讓茅單託人託關係; 假意打探了好幾家和陳浩處境類似的海商,見他們確實坐立不安,茶飯不思,到處託門路,才確定此事屬實。
眼見臨近冬至,如今魏王不在,魏王府還需要自己回去主持大局,鳳笙把茅單留在蘇州繼續打聽訊息,她則帶著人回了京城。
鳳笙就如同她出京時那樣,悄無聲息地回到魏王府。
有德全在府中打點,王府與她離開時般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