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前,一旦不成,就會另謀其他出路。
什麼才是其他出路?
開館教書乃是下層,上層當是以幕為業,謀求進身之途。
一來幕主多為官員,可結交權貴,如果幕主平步青雲,身為幕僚自然前途不小。二來也提前可以熟悉衙門雜務,如有一日登科中舉,是時自然事半功倍。
而時下人講究鄉誼,自己發達了,當然少不了提攜推薦親友乃至同鄉。就這麼一個提攜一個,漸漸形成氣候,彼此又抱團壟斷,甚至給人一種固有的觀念——紹興出師爺,天下幕客十之八九出自紹興。
例如方家,就是很典型的師爺世家。
從本質上來講,方家應該算是書香門第,不過第一代方家的家主比較務實,定下這樣的規矩。家中子弟不可荒廢學業,也不可荒廢祖業,年過三十不能中舉,就改行從祖業。
像方家這樣的人家,在紹興還有許多許多。
且許多官員也願意請紹興的師爺當師爺。
無他,紹興的師爺在前朝就形成氣候,直至今朝,甚至滲透到各地大小官署中,或為師爺,或為書吏。
曾有人云:戶部十三司胥算皆紹興人。
可見一斑!
請一個紹興師爺的同時,其實也是請了他背後盤根錯節的關係。在官場上想要升官發財,光憑著做事可不行,也要懂得交際。如若你的上峰或者同僚的師爺是紹興人,你的師爺也是,這樣交際起來事半功倍,還能起到穿針引線之妙用。
而供這些紹興人聯絡鄉誼的地方,莫過於遍佈各地的紹興會館。
方鳳笙抬頭看了看頭頂上‘紹興會館’幾個大字,邁了進去。
她今日出門沒帶知春知秋,只帶了禹叔。
……
就在方鳳笙進會館時,一個車隊從她身後的大街行過。
二十多騎擁簇著一輛馬車,一看就不是尋常人。
宗鉞眼角餘光掃到那‘紹興會館’的字樣,蹙起眉。
德旺也跟著瞄了一眼,心裡暗罵:挑路都不會挑,不知道爺最近見不得紹興兩個字。
不過這話他可不敢拿出來當面講,只能縮在旁邊當鵪鶉。
作者有話要說: 明清兩代,紹興師爺是很牛的,各個衙署下面的師爺、吏目、書辦,搞些文字工作的,都是紹興籍。他們的形成氣候跟時局、人文、地理等等有很大的關係。
這章裡面敘述紹興師爺的文字有點多,但是沒辦法,這個跟後面很多劇情都有關。這裡不通,下面也不通了。
歷史上也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