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大年,就是有選庶吉士的年份,明朝考中進士之後,通常有觀政學習的階段,新科進士們會被送到六部等衙門熟悉政務,就和實習生差不多。
而所有觀政進士當中,排名前列,擅長書法和文學,又經過朝考選拔之後,會被提拔入翰林院觀政學習,而這時候,他們就有了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庶吉士!
眾所周知,在明英宗之後,形成了非翰林不得充任大學士的潛規則,也就是說,你沒有考上前三五十名,入選不了翰林,一輩子做官的頂點就是尚書或者是布政使,永遠沒有進入帝國核心權力圈的本錢。就連靠著大禮議崛起的張璁,他雖然沒有入選翰林院,但是嘉靖直接任命他做翰林學士,才得到了進入內閣的資格。但是這種方式需要皇帝絕對強勢和無條件信任,而且破壞了規則,又會受到官僚集團的強烈反彈,正因為如此,張璁的首輔當得一直不舒服。
庶吉士如此重要,不是每一科都有,通常是兩科選一次,也有連續三科不選的情況,數量絕對比大熊貓稀有,比如嘉靖二十六年就選了庶吉士,張居正就是那一科,嘉靖三十二年也選了,張四維同學還考了第一名。
到了嘉靖三十五年,這一科就沒有庶吉士了,也就是科舉的小年。當然不選庶吉士不代表進入不了內閣,因為三鼎甲中狀元會被授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則是翰林編修,就拿唐毅來說,他考不上三鼎甲,那就失去了進入內閣的學歷資格。
弄清楚了這一點,就知道有選庶吉士和沒有選庶吉士的差別了,人家一科有二三十個翰林官,都能衝擊內閣,你這邊只有區區三個,兵力懸殊,怎麼和別人比啊。
在歷史上,嘉靖三十五年的丙辰科,絕對是明朝科舉史上弱爆了的一科。
首先第一點,這一科沒有選庶吉士,先天不足。
其次,主考官大學士李本只是嚴黨的馬仔,沒有實力罩著學生。
第三,原本丙辰科的三鼎甲,諸大授和陶大臨都活了不到五十歲,對官員來說,絕對是英年早逝,至於第三名的探花郎金達,他倒是命長,很可惜受了嚴黨牽連,早早黯然收場。失去了領軍人物,不倒黴就怪了。
而且還有一點是最要命的,丙辰科趕上了新舊交替的時代,從嘉靖三十八年之後,徐黨和嚴黨展開了慘烈的廝殺,六部九卿一級的重臣都像是走馬燈一般,換的比什麼都勤快,很多人只能坐幾個月就被趕下臺。
上層尚且如此,下面的小馬仔還能好嗎?
偏巧丙辰科的進士們此時此刻結束觀政,進入六部科道,成為中低層官員,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兩方決戰的炮灰。在劇烈動盪的朝局之中,就好像一葉扁舟,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上下起伏,隨時船毀人亡。
唐毅上輩子能記住的丙辰科進士只有兩位,一個是放倒了嚴嵩的鄒應龍,另一個是弄死了嚴世藩的林潤。
這兩位都是言官出身,說白了,就是黨爭的打手,就是操之人手的利劍。由此也可以看出,丙辰科的下場是多麼悲催!
唐毅本以為有了自己的參與,丙辰科同學至少會比歷史上好一些。可是萬萬想不到,因為他的存在,把嘉靖驅逐李本的時間大大提前,而李本又自己作死,落了如今的下場。
李本滾蛋不足惜,可是他一走,丙辰科的小菜鳥們都成了沒孃的孩子。
娘或許對你不好,但是總歸是個大人,別人想打主意的時候,也要掂量一二。況且有李本在,嚴黨就不會對丙辰科太過分,甚至會當成自己人,事緩則圓,至少能給小菜鳥爭取一點適應的時間。
可是李本猝然致仕,朝局如此波詭雲譎,嚴嵩,李默的決戰即將到來,徐階又在積極擴充力量。
新科進士們必須立刻站隊,不管倒向哪一方,三位大佬都對丙辰科沒有任何的情感,純粹是利用,搞不好就要提前成為炮灰,被折騰得死去活來。
不光如此,李本空出來的內閣大學士之位,必然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
唐毅此前已經聽到了風聲,嚴黨要運作趙文華入閣,同樣的李太宰也不會放過大學士的位置,肯定會瘋狂搶奪。
另外更讓唐毅惴惴不安的則是徐階,徐閣老也到了必然出手的時候,不管趙文華還是李默,誰入閣他都會靠邊站,從勉勉強強的大佬變成可憐的馬仔。
而徐階一方呢,夠資格衝擊大學士的並不多,能得到各方認可,又讓嘉靖滿意的,唐毅思前想後,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的老師唐順之!
一想到老師可能入閣,唐毅不是滿心歡喜,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