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精神,嬉笑道:“我還以為你不想說呢,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說說,咱們一起分析。”
唐毅點頭,他的確需要理順一下,王崇古這傢伙和普通的地方官不同,他背後站著龐大的晉商集團,這些老西兒絕對是整個大明朝最深藏不露的一群人。
唐毅對晉商最初的認識就停留在喬家大院,後來又知道所謂八大皇商怎麼出賣糧食鐵器給滿清,怎麼無恥賣國,最終把大明奉送給蠻夷。
到了這一世,唐毅才從魏良輔那裡聽到了晉商的很多事情。
山西近幾百年來,氣候惡劣,風沙不斷,人多地少,無以為繼。又地處邊疆,時常遭到入侵,百姓活得很艱難。
正所謂窮則思變,山西人開始經商之路,從給九邊運送糧食商品開始,勤勞的晉商有扁擔,手推車完成了最初的積累。
一百多年下來,他們壟斷了九邊貿易,同時把手伸到了最肥美的一塊肉——食鹽!
晉商和天然盟友徽商聯手把持食鹽,每年兩淮鹽業至少有上千萬的暴利,除了打點上下,能落到晉商口袋的,至少有一半,說他們富可敵國一點不為過!
鹽鐵從漢武帝開始,就是專營行業,他們不需要技術創新,也不需要提高效率,花樣翻新。只要打點好上下的關係,就能屹立不搖。
晉商把賺到的銀子大把大把投到了教育上,兩京一十三省,到處都是他們的學堂,無數寒門士子看著他們的幫助,魚躍龍門,成為朝廷新貴。
投桃報李,這些官員自然要回饋晉商,漸漸的,龐大的利益團體形成了,從仁宣之後,大明曆代皇帝都想對鹽政下手,但是無論怎麼改,鹽稅都在不停衰減,從國初的一千多萬了,到了如今,只剩下不到三百萬兩。要知道人吃鹽的數量幾乎不變,而國初到嘉靖朝,大明人口飽受估計也漲了三倍。晉商之強悍,可見一斑!
王崇古就是這個龐然大物的代言人,他的態度唐毅絕不敢輕視。萬一晉商要想插手票券,插手東南,那可就樂子大了。
徐渭低頭著想了想,突然笑道:“行之,我看你是想多了,王崇古就是要當個和事佬而已!”
第240章別欺負我,我看過明史
正所謂無利不起早,王崇古屈尊降貴一定有原因,把利益糾葛看明白,一切也就明朗了。
王崇古代表的就是晉商,而晉商雖然在大明朝的勢力首屈一指,但是晉商又是非常保守的一群人。看他們經營的生意就能一目瞭然:皮草、食鹽、錢莊、票號、邊貿……上溯一兩千年,就有這些生意,不但傳統,而且多數是特許行業,需要依附朝廷的勢力庇護。這也制約了晉商集團的進一步擴張。
由於保守,晉商對東南票券的生意介入並不深,所以票券無論鬧到什麼程度,王崇古並不關心,只要維持任內的安寧別出亂子,他拍屁股走人後哪管洪水滔天。
雖然晉商不在乎票券,可是他們不能不關心茶葉,正如王崇古所說,東邊的馬市西邊的茶市,幾百萬近的茶葉生意,能給晉商帶來豐厚的利潤。
就拿往年來說,一斤茶葉在一錢銀子上下,運到西北和遼東,五十斤茶葉就能換一匹上好的戰馬,在北方也值十五兩銀子,而五十斤茶葉的成本不過四五兩,一匹馬就能賺十兩銀子,如果販運到江南,那可不得了,上好的戰馬六七十兩都有價無市。
每年馬市交易的數量根據官府的統計在三萬匹左右,眾所周知,大明的統計比後世還不靠譜,唐毅估計從北方流入的馬匹每年應該在五萬到七萬匹左右,至少翻一倍。
也就是說,光是這一項,晉商一年就能撈到一百萬兩!足足頂得上四分之一個戶部,王崇古跑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山西人要的是茶價穩定,茶葉每上漲一錢銀子,他們就要少二十萬兩的利潤,簡直是在他們身上割肉,是可忍孰不可忍。”徐渭嘿嘿笑道:“行之,現在的關口就落到你的身上。”
“我?文長兄,你是什麼意思?”
“就看你有沒有膽子了!”徐渭激動地說道:“我看是趙永芳這些人撐不住了,才請出王崇古施壓,只要行之頂住壓力,繼續推升茶價,從晉商手裡搶下一塊肉,那可是再好不過了!”
看著徐渭一臉憧憬的模樣,唐毅突然失聲一笑。
“文長兄,你真把我當成了活神仙不成?”唐毅失聲笑道:“你前面的判斷是對的,可是後面卻未必。如果王崇古真的和蘇州的豪商結合,憑著他們超強的實力,足以碾壓我們。”
徐渭撓了撓頭,嘿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