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鵬回稟道:“主公,我和軍師去屯墾隊伍巡視,得報主公召見,軍師便猜到是河北方面出了問題。”
聽了蔡鵬的話,劉備有了興趣,扭頭問諸葛亮:“軍師如何有此一說?”
諸葛亮回道:“亮每日研判各地形勢,益州劉季玉、荊州劉景升乃胸無大志之輩,或耽於享樂,或沉迷詩文;江東孫仲謀年少有志,在揚州盡職盡責,又與曹孟德交好,料不會有甚變故;西涼遠離中原,即便發生禍亂,主公也不會急於召我等商議。如此,只有許昌之事,才會令主公如此牽動。”
劉備點點頭。
諸葛亮繼續道:“再則,去年新野之戰,朝野震動,曹孟德急於重新樹立威信,倉促間,又興兵河北。亮已料定其難以如願,只是未曾料想,其敗得如此之快,且如此慘重。”
“唉,是啊……”劉備嘆了口氣。
蔡鵬追隨劉備十年了,深知劉備的秉性。雖然劉備和曹操兩人為敵多年,但蔡鵬知道,曹操雖然是主公劉備的對手,但劉備內心,對曹操卻有著非常複雜的感情。
從征討董卓時起,曹操便很欣賞劉備,多次向朝廷舉薦劉備,劉備也因此才得以先後出任徐州牧、豫州牧,並被授予宜城亭侯爵位。
只是到後來,劉備的鋒芒愈發顯露,曹操才意識到劉備將成為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個大大的障礙,待得“衣帶詔”事發,曹操才藉機大肆打壓劉備,甚至想致劉備於死地。
蔡鵬清楚,主公劉備以曹操為敵,卻又常誇讚曹操、羨慕曹操,頗有英雄惺惺相惜的味道。
“主公,其實,曹孟德之敗,對於我們來講,應該算是個好事啊……”蔡鵬覺得“英雄相惜”的確高尚,但偶爾“幸災樂禍”一下,也未嘗不可。
“唉,某所嘆者,非為孟德,乃為天下爾!”
蔡鵬再一次折服於主公劉備,看看,主公就是主公,就是與眾不同,在大夥幸災樂禍的時候,主公想的卻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諸葛亮道:“主公所慮極是,是該早作打算。”
“是啊,因此便找大夥來商量下。”劉備揮手示意眾人坐下,又道:“憲和,詳細跟諸位說說吧。”
簡雍得到的情報也並不很多,只是說曹操二十萬人兵分兩路,渡黃河,向冀州挺進。遼東方面,出動近十萬兵馬,分兩路迎擊,迅速擊潰了曹軍。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