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1 / 4)

小說:飢餓的盛世(出書版) 作者:

皇帝的臉一下子變得刷白,薄薄的嘴唇微微發抖。這是他盛怒之極的表情。皇帝拿起硃筆,奮筆疾書:“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

每個字都異常迅疾有力。

據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雖然沒那麼誇張,也去之不遠。尹嘉銓完全沒有料想到自己這兩個摺子的後果:

朝廷立刻派出要員,將尹嘉銓鎖拿入京。皇帝批發六百里加急急件,命北京和山東兩處官員,抄了尹氏在北京和山東博野兩處的家。

和雍正皇帝一樣,乾隆也十分喜歡抄大臣的家。乾隆抄家與雍正抄家有一條不同,那就是格外注意“違礙文字”。乾隆對臣下的日記、書信、私人筆記特別感興趣,每次抄家都會嚴命抄家官員細心搜檢,看其中有沒有“悖逆之詞”。這次抄尹嘉銓的家時,皇帝特別指示,尹氏之“喪心病狂,實出尋常意料之外”,所以“恐其平日竟有妄行撰著之事”。因此“如有枉妄字跡詩冊及書信等件,務須留心搜檢,據實奏出”。因此,三月二十日天還沒亮,前天夜裡接到六百里加急上諭的大學士英廉就親自帶領大批兵丁,來到尹嘉銓在北京的住所,掘地三尺,細細蒐羅。

不出皇帝意料,收穫果然頗豐。作為一個“理學大家”,尹嘉銓不但藏書豐富,而且著作頗多。從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英廉共找到書籍310套,散書1539本、未裝訂的書籍一櫃、書板1200塊,以及書信一包共113封。乾隆組織一批翰林學士,組成“審讀小組”,幫助他逐字審查。

在乾隆朝,只要想打倒一個人,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審查他的文字。作為庸凡之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有偏離“準星”之處,那麼對不起,你就有可能犯罪了。經過細緻篩選,乾隆在尹嘉銓所有文字中發現了數10處“悖逆”之處。

在後來公佈的罪狀中,皇帝說,最錯誤的一處,是這樣一句:“朋黨之說起而父師之教衰,君安能獨尊於上?”

尹嘉銓認為,因為打擊朋黨而禁止士人拜師收徒是錯誤的。儒家性理之學十分精微,其中最微妙的部分,只能透過拜師授徒方式傳授。如果把大儒講學授徒一律定為“朋黨”,把官場上門生與座師的關係也視為“朋黨”,勢必削弱“父師之教”,造成聖人之學的衰微,反而不利於皇權獨尊。

乾隆認為,這句話是公開與雍正帝唱反調。

打擊“朋黨”是清代政治的主線之一。宋代以降,大臣們結成朋黨的重要途徑就是透過“師生關係”。由於科舉時代錄取率極低,考中者對於閱卷錄取自己的主考官無不感激涕零,視為伯樂知音,一旦錄取,就投拜這個主考官門下,成為他的門生。主考官往往透過這種方式結納羽翼,門生也希望透過攀附座師而在官場迅速升遷,因此極易在朝廷形成一個個山頭,黨同伐異,造成朋黨之禍。宋朝和明朝,敗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此。因此,雍正和乾隆使盡了種種手段,打擊大臣們的“科甲”積習,也就是科舉出身的官員們以師生關係結黨的習慣。雍正皇帝曾御製《朋黨論》,反對大臣們拜老師收門生。

乾隆說:

朋黨為自古大患。我皇考世宗憲皇帝御製《朋黨論》,為世道人心計,明切訓諭,乃尹嘉銓竟有“朋黨之說起而父師之教衰,君安能獨尊於上”之話……不知是何肺腸?

尹嘉銓的第二大錯誤,是著了一本書,叫《名臣言行錄》。書中記錄了清初以來的一系列名臣如高士奇、高其位、蔣廷錫,乃至本朝的鄂爾泰、張廷玉的嘉言懿行。乾隆將此書定為大逆之作,認為它會助長人們的朋黨思維。因為只有朝廷才有品評大臣的權利,臣民無權把誰定為“名臣”,又把誰定為“非名臣”。如果個人可以樹立品評標準,必然容易造成大臣及其子孫的意見紛爭。被列入名臣錄的,其子孫門生自然會感激攀附,與其人結好。沒有被列入的,其後代和同黨必然起而攻之。這就很容易造成朝廷及士林的分裂。皇帝說:“乃尹嘉銓竟敢標列本朝名臣言行錄,妄為臚列,謬致品評,若不明闢其拌,將來流而為標榜,甚而為門戶,為朋黨,豈不為國家之害,清流之禍乎?”這種做法,和尹氏在奏摺中建議把一些理學名臣入祀孔廟一樣,斷非人臣所應為。

雖然前期打擊朋黨的成績卓著,乾隆卻從來沒有掉以輕心。他深知這一政治頑疾雖然匿跡於一時,卻絕不會就此壽終正寢。政治高壓稍一放鬆,它就會死灰復燃。對朋黨的警惕,無時無刻不存於皇帝心中。尹嘉銓自投羅網,一下子啟用了皇帝心中的過度防禦機制。

尹嘉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