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軍進入比利時到1914年11月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結束,連續幾個月的激烈戰鬥讓交戰雙方疲憊不堪。馬恩河戰役結束後,西線戰場就形成了膠著對峙的局面。在你來我往的攻防中,雙方都尤其加強了防禦。交戰雙方紛紛深挖塹壕,加強掩體,設定帶刺的鐵絲網,以構築固定陣地。
最初雙方的塹壕就是草草挖出來的壕溝,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指揮人員和後勤力量也深入到塹壕裡,進行指揮和補給。因此,塹壕被不斷地加深加寬,防禦體系變得越來越發達。到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結束時,從瑞士邊界一直延伸到大海的六百多公里長的戰線上,橫亙著一條佈滿塹壕、隧道、掩蔽所和鐵絲網的堅固防禦線。
塹壕網的出現使得作戰越來越有利於防守方。陣地之間荒涼的無人地帶,被無數黑洞洞的槍口虎視眈眈地瞄準著,攻擊部隊只要出現在無人區,對方戰壕內的敵人就能清楚地看見。那些埋伏在防禦工事後面的機槍手就像狂風掃落葉一樣,將進攻士兵的生命輕易地奪走。因此,夜晚成了工作時間,白天則被用於休息和恢復體力。
而英軍在1號進攻時的六萬餘人的傷亡,更是再清楚不過的提醒著人們一個事實——塹壕和機槍徹底阻止了步兵的衝鋒。
對於遠征軍而言,從派出直到現在,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成為列強手中的炮灰。也正因如此,徐樹錚方才會千方百計的利用法軍將領的一些微妙心態,避免聯軍拿著遠征軍當炮灰用,可是……拖,能拖到幾時?
而且在另一方面,國家渴望著遠征軍能夠揚威異域,不僅僅只是一場小規模的戰役,而是在一場戰役中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透過讓整個世界為之側目的軍事行動,獲得某種程度上的認可,從而為國家爭取戰後地位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