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3 / 4)

輸船。完成這些之後,奧斯曼軍隊主力隨即調頭折轉,準備進軍西奈半島,飲馬蘇伊士運河。

經過兩個月的動員,8月下旬的奧斯曼軍隊實力又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膨脹:超過25個師被鐵路運往地中海東部沿岸的重鎮貝魯特,與原有的第3集團軍一道組成了一個數量駭人的重兵集團。奧斯曼帝國近2000萬人口的戰爭潛力得以體現,在丘吉爾和廣大英國高層心目中還不如一艘軍艦重要的這個國度,正一步步向世人展示出其遭受欺騙和侮辱之後的刻骨憤怒。8月27日,奧斯曼軍隊在900門大炮的火力覆蓋之後開始猛攻西奈半島,基本平定了阿拉伯半島的土耳其人士氣高昂,他們紛紛在禱告中向真主立誓,要讓英國人為他們的傲慢跋扈付出最慘痛的代價。

此時,英國在埃及也已經拼湊起了一支十五萬人左右的軍隊,然而其中英軍的數量只有4萬出頭,其餘幾乎都是來自埃及、蘇丹兩處殖民地的廉價炮灰。這並不是英國人捨不得將自己的主力軍派來保護這座海外的最大軍事基地,實在是因為當前的英國已經力有不及:隨著東地中海制海權的喪失,英國已經無法將軍隊直接用最快捷的海路投送到北非;而繞過整個非洲走紅海航道,又會經過亞丁灣這個德國潛艇活動猖獗的極其危險的海域。萬般無奈之下,英國軍隊只能在西非的阿爾及利亞港口下船卸裝,然後向東穿過此前已被打通的奧斯曼海外國土利比亞,長度跋涉近2000公里趕赴埃及,其效率可想而知。等到土耳其人都快把阿拉伯半島打完了,第一批英國援軍才累得渾身散架一般艱難進入埃及境內;此刻他們的疲累程度甚至比馬恩河戰役前夕克魯克的第1集團軍還要為甚,進行戰鬥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奢求!

因此,儘管英軍已經在西奈半島上做好了迎擊奧斯曼軍隊的一定準備,但在經歷了半個多月的連番血戰之後,他們在這一地區的防線,仍是被複仇之火熊熊填膺的土耳其人給突破了。時年70歲的德國陸軍元帥科爾瑪?馮?戈爾茨,欣然受伊斯坦布林政府的邀請重返奧斯曼帝國就職,並精心指揮著這柄由他所親自磨亮的刀劍,向德國的敵人刺出了狠狠一擊。5千名英軍和2。5萬名僕從軍被包圍在哈斯那附近,最終全部被殲。英埃聯軍損失過半,被迫全面撤過蘇伊士運河,龜縮到開羅附近防守。駐紮在亞歷山大港的英國地中海艦隊更是早早就溜之大吉,僥倖逃到法國土倫港苟延殘喘。9月12日傍晚,第一支奧斯曼軍隊渡過運河,伊斯坦布林隨即向世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稱“這是我們帝國中興史上的最光輝的一頁”。

來自中東的敗報讓英法大為震動。奧斯曼軍隊根本不是他們想象中的菜雞劣馬,而是在德國將領的指揮下完全具備了和他們抗衡的力量;而得益於主場的地利優勢,他們能將大量軍隊投放到北非戰區,這無疑對英法的非洲殖民地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脅!為了挽回局勢,英法被迫調整原有的部署,將原定用於陸地正面戰場的不菲兵力投放到非洲戰場,以保護這些個殖民地“血庫”的安全。不過,這一舉動註定將是飲鴆止渴。

ps:作者現在新疆工地,上網碼字極為不便,還望大家諒解則個。。。。

第497章達契亞之傷

“戈爾茨元帥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他指揮的奧斯曼軍隊攻下了蘇伊士運河,這條至關重要的航道終於不再為協約國所掌控。很快,整個地中海都將成為我們的內湖,而英法則將因為不斷失血而最終走向崩潰!”

9月14日,威廉在柏林帝國大廈的主會場中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包括社會民主黨人在內的所有國會議員,無不長身起立、向這位德國至高無上的君主致以最熱烈的歡呼和最誠摯的敬意。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這位在1911年與施利芬一同被授予元帥軍銜的老軍人,其所獲得的成就都足以載入史冊:他重建了腐朽衰頹的奧斯曼軍隊,並揮舞著這柄利劍,讓英國在海外至關重要的核心基地土崩瓦解。此刻,不僅來自印度、澳洲等殖民地的物資兵員將完全繞道好望角,對英帝國的輸血力度大打折扣;通往非洲的大門更是因此被轟然撞開,肥沃富庶的英法大片殖民地,更是就此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同盟國軍隊的兵鋒面前!

幾番計議之後,德國確定了之後的戰爭策略。當前的德軍仍舊是以逼迫法國投降、誘發俄國內部革命為第一要務,因此必須要將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對法俄的正面打擊當中。席捲非洲殖民地的任務,就交給表現讓人眼前一亮的土耳其人身上。以德國當下對伊斯坦布林青年黨政府的影響,根本不怕其在戰後不聽從柏林政府對殖民地的重新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