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年度建造一艘專職的小型試驗航母,以便為德國海軍的未來之路奠定足夠堅實的基礎。遺憾的是,由於清英前世是正統的大炮鉅艦黨,對航母的認知和設計便絕難有在炮艦上那般的深厚造詣,很多東西就全要靠德國設計師自己去摸索了。不過,清英卻仍舊可以在作戰任務和運用理念上提出總領全域性的意見,對於一些經典的航母佈局也有所涉獵;在這一佐助下,相信德國海軍的航母之路也不會比歷史上的美日英三國走更多的彎路。
ps:感謝書友兩隻白鶴、五賓龍、heilhitler的月票支援,和zhouyu1976的打賞~~~
第645章東方現狀
爐火通明,暖意撲面,優質的無煙煤炭在壁爐中靜靜燃燒著,將房間中深冬時節的寒意驅散得一乾二淨。一隻小巧的紫玉銅壺正懸掛在火焰上方溫煮著,修長的壺嘴中不斷散發出醇厚的咖啡氣息,氤氳彌散,一直滋潤到人的心底。
清英長長舒了口氣,將最後一冊審閱完畢的案牘放在了書桌的右側;伴隨著悅耳的金屬鈴聲,便有侍者恭敬推門進入,而後將這些處理完畢的公文攜帶了出去。隨著戰後發展的不斷鋪開,清英手中的事務也變得愈發繁重;無論是東歐傀儡國的扶持、海外殖民地的建設、國民經濟的把控掌舵、還是軍事工業的引領投入,都是需要他詳加思慮的重要工作。不過在他的工作之下,一幅堪稱壯麗的藍圖,也緩緩在他所為之服務的政權跟前浮現了出來。
1915年,德國海軍開始全面擺脫被美國報紙譏諷為“北海深宅”的綠水地位,向藍色大洋發出了自己的乳虎初啼:整整6艘全新的萬噸重巡洋艦在各大造船廠鋪下龍骨,無論是定型速度還是建造規模都令世界矚目。要知道,歷史上最早的條約重巡肯特級也是1924年才開工建造,而且還是出了名的“白象”和“錫皮”,當前各國都還在為自己的重巡進行著技術儲備,而德國卻已經先聲奪人!
此外,隨著“格拉夫”、“普魯士”、“勃蘭登堡”、“威森堡”這後4艘國王級戰列艦的相繼竣工,德國海軍也在歐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勢陣容。當前英國海軍只擁有10艘主力艦,而德國卻有17艘。主力艦上的數量優勢。促使德國海軍開始調整自己的艦隊組成:薩爾號戰列艦作為印度洋艦隊的核心被派遣到東非。而與之同屬凱撒級的普法爾茨號則作為遠東艦隊的旗艦在馬尼拉駐守。雖然該型戰列艦同樣不適合遠洋部署。但在艦首簡單加裝了用於防浪的舷牆之後,也算是能勉強勝任海外派遣的任務了。重要的是,德國透過將足夠分量的主力艦派遣到海外的這一舉動,向世界宣告了自己對藍色大洋的涉足和使用。飄揚著三色鐵十字旗的商船隨即開始越來越多的活躍在各處航路上,它們在各處中轉站停泊補給的時候,也再不用看那些傳統殖民國家的傲慢臉色。
在東方佔領區,清英也在1915年扶持起了幾個衛星政權。從上個世紀起就一直蠢蠢欲動的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分子們,在清英的刻意推動下終於實現了他們所夢寐以求的願望:從內閣總理到地方長官的行政人員。從國民議會到代表選舉的權力機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都一應俱全。不過,這些“獨立國家”的獨立性卻是顯而易見的了。在德軍從這片領土上撤離之前,德國資本就已經全面接管了之前俄國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命脈;運輸、電力、農糧、礦藏……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全部盡落他手,這使得德國實際上仍舊保持著對波羅的海三國的控制。透過新修訂的《關稅貿易協定》,波羅的海三國實際上成為了德國進行資源掠奪處和商品傾銷的殖民地,與之前被德國直接佔領的經濟情況沒有絲毫的區別;而由於衛星政權的存在,德國得以避免同當地民族主義分子的直接衝突,並將統治的行政開銷轉嫁到了當地人身上。這也正是悶聲發大財的智慧體現。
按照清英原本的計劃,是準備將烏克蘭也作相同處理的。然而自威廉以降。幾乎所有的朝臣都渴望將這片富饒的黑土地納入德國的直接控制之下,以便在徹底解決糧食之患的同時。也能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廣袤的生存地盤。感受到他們以及國內那強勁的民族主義思潮之後,經過仔細思慮之後的清英,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那個在當前這一時代顯得過於美好的方案,轉而選擇對烏克蘭採取直接統治了。雖然這件事情很麻煩,但當前的德國卻也完全有實力實現自己的目的。
首先,德國需要向烏克蘭大量移民,以儘量稀釋烏克蘭人在這片土地上的絕對多數地位。而值得慶幸的是,由於戰爭造成的破壞,使得烏克蘭大片地區都處於人民流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