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敦”上使用了該型火炮,並將這兩級主力艦倚為美國海軍在條約期間的核心中堅。
“部長閣下,現在呈現在您眼前的,便是我們在設計上的巔峰之作,它將是未來二十年間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最強大戰列艦之一!”頭頂鋥亮的美國造修局總工程師泰凱斯站在丹尼爾斯的身邊。滿臉自豪之色地對他說道。標準排水量35800噸,10門406毫米l45主炮,光是從這兩個資料來看,這型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就全面凌駕於標排29158噸、裝備12門356毫米l45主炮的前輩賓夕法尼亞級,一躍成為美國海軍無可撼動的絕對主力了!
咫尺開外,身形微胖的丹尼爾斯滿面笑容,這級新戰列艦同樣令他大為滿意,整體效能都較以往的美國戰列艦有了質的飛躍。10門重逾百噸的406毫米艦炮將被分裝在5個雙聯裝炮塔裡,可以每分鐘1。5發的單炮速度,將957。1kg的炮彈以792m/s的速度暴射而出。根據美國海軍的研究成果。在火炮數量相同的情況下,4艘10炮主力艦的造價和噸位要比5艘8炮主力艦節省10%~15%。且擁有更佳的指揮和協調性,在戰列線上遭受魚雷的威脅也比後者更低。這便使得美國人再不簡單滿足於將賓夕法尼亞級的三聯裝14寸主炮換為雙聯16寸的簡單改進了。只要單艦噸位不超過條約上限,那麼把船造大才是正理!
“雖然3223的佈局比當前這種5座雙聯裝揹負式要更省重量,但我們卻在內華達級服役之後發現了一些三聯裝炮塔的弊端。它的齊射散佈比雙聯裝火炮大得驚人,在17300米的距離上竟達830米之巨,如此巨大的遠近散佈對於實戰中的命中無疑將是極為不利的。為了獲得理想的打擊效果,我們於是在科羅拉多級上恢復了傳統的雙聯裝炮塔,並有望將這一距離上的齊射散佈減少四分之一。德國人的巴伐利亞級雖然裝備了數量更多的火炮,但一則他們400毫米主炮的口徑比我們略小,威力肯定有所欠缺;二來採用三聯裝火炮的他們也必將面臨散佈過大的情況,實際打擊能力還會打一個折扣。綜合考量,我們的科羅拉多級擁有完全不遜色於對方的火力。”總設計師泰凱斯微笑說道。
“可是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顯示,德國人的巴伐利亞級擁有和國王級相同的動力輸出,整體航速極有可能超過23節。而我們的科羅拉多級卻只有36000馬力,最高航速不過21節。”一旁的海軍部副部長富蘭克林?羅斯福冷不丁開口道。
泰凱斯的笑容僵硬在了臉上,半晌之後方才解釋道:“羅斯福先生,我們在這條船上所採用的是電機驅動,它不僅在轉向控制和倒車速度上較齒輪減速驅動有絕對的優勢,更能將蒸汽輪機始終維持在一個最具效率的轉速層面,從而大幅提升戰艦的續航能力。在滿載3700噸重油的情況下,其續航距離能達到可觀的13000海里/10節,這對於需要兩洋作戰的合眾國海軍而言是極富意義的!此外,我們的其餘戰列艦航速也只有21節,新艦航速提升2節對於艦隊作戰並無多少裨益。因此,我們才維持了標準的21節航速,而選擇在續航力上做出改進。”
見羅斯福眼角跳動,卻最終沒有再在這一問題上揪住不放,泰凱斯忍不住在心中長舒了一口大氣。科羅拉多級航速偏低的主要原因固然是設計局為了迎合海軍對續航力的要求、而選擇了重量更大的電傳動,但最核心的問題,卻是他們迄今仍未搞出理想的傳統動力。賓夕法尼亞級所使用的便是減速齒輪驅動,但實現31500馬力卻整整花費了2400噸的動力重量,而這還是在全燃油鍋爐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成績!如果讓小羅斯福知道即便是100%燃煤的德國動力,都能用這個重量在主力艦上輕鬆實現5萬馬力的功率產出的話,負責設計動力的美國設計師們估計全部都會被髮配阿拉斯加去臥冰飲雪了!
“科羅拉多級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防護,其防禦力較賓夕法尼亞級有了極大的提升。它的主裝甲帶厚度雖然仍為343毫米,但卻呈內傾15度佈置,這種方式能大幅增加戰艦的垂直防禦能力,在當前的交戰距離上完全稱得上是堅不可摧。根據我們的情報人員所拍回的照片,德國人的新型戰列艦也正是採用了這種內傾的主裝甲帶。”感受到羅斯福仍舊對自己作品在動力上的瑕疵耿耿於懷,泰凱斯連忙又在另一方面補充說明道,“此外,它的水平甲板也從89毫米加厚到了102毫米,進一步提升了遠距離炮戰時的防禦力。可以說,它是天生的戰列線王者,任何一個敵人都將會在它的打擊之下瑟瑟顫慄。”
聽得泰凱斯如是說,羅斯福總算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