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從大西洋艦隊調兵增援的這個想法,直接就被麥金萊給扔到了腦後!從美國東海岸到菲律賓由於要繞過阿根廷最南端的合恩角,總路程達到了2萬海里,煤炭消耗、糧食補給和戰鬥力保持都是無法逾越的巨大鴻溝;即便對於一支專為遠洋航行而打造的艦隊來說都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就更別說美國海軍這些專為近海戰鬥而設計的低幹舷鐵烏龜們了。除此之外,加勒比海戰局也是一個很大的掣肘因素。西班牙在本土也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海軍力量,時刻威脅著美國東海岸的安全,而此時的美國海軍相較於英法俄等列強還很弱小,其實力陣容只能允許他們顧及其中的一邊;相比於菲律賓,古巴無論是在地理位置上還是經濟價值上都是美國的首選。因此,只要是一個腦筋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都不可能會讓美國主力艦隊去進行這種捨本逐末的超長距離遠征!
念頭未已,卻聽羅斯福緩緩道:“太平洋艦隊的4艘防護巡洋艦,無論如何也不是德國3艘戰列艦的對手;單從軍事角度上而言,美利堅的確不具備和德國爭奪菲律賓的實力。不過在政治上,我們卻並不是沒有一點機會。只要我們cāo作得當,完全可以從德國人的口中搶下一塊肉,將菲律賓的一部分領土併入我美利堅合眾國的版圖!”
麥金萊總統眼露期待之sè,道:“西奧多,你倒是說說看,我們要怎麼做?”
“德國侵吞菲律賓所使用的藉口,是幫助西班牙人剿滅當地叛亂的土著。儘管德國侵吞整個菲律賓的野心已經是人盡皆知,但他們顧及國際名聲,卻從來沒有宣佈其對攻佔的菲律賓領土所擁有主權。也就是說,菲律賓在名義上仍舊是西班牙的領土,這對我們來說就要好辦多了。目前,我美利堅已經同西班牙處於戰爭狀態,那麼我們攻佔菲律賓這塊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就是完全符合道義的行為,任何人都沒有阻撓的權力!“羅斯福用一種期待的語氣說道。
阿爾傑淡淡道:“西奧多先生,國際法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就是個屁!德國人為了奪取菲律賓,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已經往這片土地上投入了5萬噸的艦隊和超過5000人的官兵;他們無論是在海陸軍上都佔據絕對優勢,怎麼可能會坐視我們攻佔菲律賓而不採取行動?一旦我們的船隊出現在菲律賓沿海,德國人必然會大起艦隊前來驅逐,到那個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
羅斯福微微搖頭,輕聲道:“拉塞爾將軍,國際法的約束力遠不像你想象中的那麼不堪。如果德國能像40年前的大英帝國一樣稱霸全世界的話,那麼國際法對於他們而言的確是沒有什麼意義。但當今歐洲群雄並起、四海沸騰,英法奧俄各霸一方,而德國又遠遠沒有掃滅群雄的國力;他們要想在這列強環伺的格局下發展壯大,必須依賴於種外交手段,而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國際形象作為根據。德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遵守國際法的規定,但這卻絕對是有限度的;遍觀世界,真正視國際法為無物的,恐怕也就只有那個在清rì戰爭中不宣而戰的rì本了!”
羅斯福頓了頓,又道:“除此之外,菲律賓一共有7000多個島,可供我們攻取的地方比比皆是,為什麼非要送到德國人的槍口上去?萊特島、保和島、甚至是棉蘭老島,都是我們下手的目標。這些地方距離德國人所控制的呂宋島北部地區最近都有800公里,中間還隔著大片的海洋和島嶼,我就不相信德國人連這麼遠的地方都能夠無差別的顧及!陸軍從西海岸的聖弗朗西斯哥出發,半個多月就能夠抵達菲律賓;再配合4艘巡洋艦,足以奠定在奪島戰役中的勝局。只要我們造成了既定事實,德國人便沒有任何理由將我們驅逐出菲律賓!如果我們錯過這個機會,等到德國完全控制菲律賓之後,遠東便再無我美利堅的一席之地了!”
麥金萊臉上露出複雜的神sè,似是在穩健和冒險之間猶豫不決。平心而論,他其實是不贊同羅斯福的這個冒險的舉動的;即便是在緬因號鐵甲艦爆炸之前的那段時間裡,他都沒有想過要和西班牙兵戎相見。不過,由於之前國內那些貪婪的大資本家見獵心喜,死命的往古巴的種植園中投資,結果在古巴動亂中被套入了太多的資金,如果不直接出兵的話,根本挽回不了這筆損失。這些天來,他們一直在向國會施壓,弄的麥金萊極是頭疼;再加上現在出了緬因這檔子事,麥金萊才決定簽署了和西班牙開戰的命令。在他的觀念裡,戰爭是為經濟服務的;而古巴,才是關乎國內資本家直接利益的最前沿陣地!
不過,羅斯福所描繪的場景的也是頗為誘人,即便是隻佔領菲律賓的一部分,也能大大延伸美國的勢力範圍,為之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