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取的策略,同樣是在戰爭初期對英國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一旦遷延日久,不僅被封鎖的德國會出現物資缺乏的情況,美國也會因為他們那與英法變得一損俱損的經濟聯絡、而被綁上協約國的戰車。而在戰時經濟的情況下,以陸戰為主的德國,在造船速度上顯然遠不及英國;時間拖得越久,情況對德國海軍而言就越是不利!
當清英整理詞句,將提爾皮茨的心中癥結娓娓道出之後,這位一手將德國海軍推向世界第二寶座大洋艦隊之父,臉上滿是欣慰、感慨、失落和痛苦之色。他長長嘆了口氣,道:“在帝國決定於摩洛哥問題上發動戰爭的那一天起,我就建議公海艦隊應該立即出擊。‘風險艦隊’的核心精義,就是要讓敵人承受不可承受的打擊,在對痛苦的恐懼中孕育和平。而我們尊敬的皇帝陛下,卻將這些戰艦當成了他的私人珍藏品,就是捨不得讓它們去和英國人血拼。波爾、米勒這兩個全身加起來都沒有我一根小指頭強的白痴,竟也對陛下的這一行為大加支援。這種形式的‘存在艦隊’,只會讓英國人嘗不到戰爭的痛苦和風險,助長那些戰爭販子們繼續與我們為敵的信心,對我德意志完全是百害而無一益!”
ps:感謝書友yinyu1990和zhouyu1976的打賞~~~
第二章到,大家給點訂閱聊以鼓勵吧。。。。。
第393章暫時的蟄伏
“如果帝國海軍在決戰中被皇家海軍所重創甚至是毀滅,以陸軍為支柱的德意志,並不會因此而遭到動搖國本的打擊。而如果我們能與英國海軍拼成兩敗俱傷,甚至將其重創的話,則是英國這個嚴重依賴海洋的國家所無法承受的重擊!即便是造船工業強如不列顛,也不可能像拿破崙時代一樣在短時間內重建一支以無畏艦為核心的艦隊;而失去了艦隊的他們,也將無法保證海上運輸線的安全。”幽靜的房間裡,響起了清英那略帶磁性的平靜聲音。
提爾皮茨喟然嘆道:“正是如此。陛下他只看到了公海艦隊的打造沒有讓英國人保持中立,就對‘風險艦隊’理論的有效性產生了懷疑;卻不知道正是由於帝國海軍的不作為,才使得‘風險’一詞失去了意義,才讓倫敦那些戰爭販子們敢於將戰爭繼續下去!如果我們能主動進擊,與英國人展開血戰,整體局勢絕對將是另外一番情形。然而可惜的是,陛下、首相、以及其他的軍政大員們都不主張將艦隊投入決戰中去,我一個人也是無力改變了。”
清英心中瞭然。與英國的體制不同,提爾皮茨這位海軍國務秘書,既不是海軍大臣丘吉爾那種由政府派來、並對海軍進行絕對管理的人物,也不像英國第一海務大臣那樣,能直接統籌海軍的作戰計劃。提爾皮茨的主要工作,是在國會中與那些反對撥款的國會議員們作鬥爭;至於制定作戰計劃,就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只是一個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海軍作戰計劃的諮詢者而已。
“殿下。您是能完整理解我的風險艦隊理論的人。完全可以說服陛下取消避戰保船的不智國策。”提爾皮茨似是發現瞭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眼中的神色也變得期盼而渴切起來,“如果英國能因此而退出戰爭,則無疑是再好不過的結局了!”
面對提爾皮茨那張滿是期待之色的臉,清英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道:“元帥閣下,請原諒我現在不能接受您的要求。實際上,從當前到未來的三個月時間裡。都不是公海艦隊與皇家海軍進行最終決戰的最佳時機。”
提爾皮茨愕然道:“殿下,這卻又是什麼緣故?”
“從國家戰略上而言,帝國海軍的確是應該立即出擊,爭取透過對英國海軍的重創來改變戰局。但從戰術角度來看,現在卻並非是艦隊決戰的最佳時候。”
清英微微一頓,而後說道:“半個月前爆發的赫爾戈蘭灣海戰,給予了我們以寶貴的經驗教訓。以海因裡希親王命名的裝甲巡洋艦的炮座被英國戰巡擊穿,險些引發彈藥庫殉爆;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當前除了潛艇和魚雷艇之外,公海艦隊中的所有戰艦都在對防爆門和提彈系統進行整體改動。因此。我們必須等到這些改造全部完成之後,才有繼續出海戰鬥的底氣。”對於這一點。清英心中其實也滿是懊悔之情。自己為德國海軍的實力提升做出了廣泛而深遠的努力,到頭來卻居然忘了這一最重要的改進。
事實上,一戰德國戰艦的抗沉設計,並非從一開始就滴水不漏。在1915年初所爆發的多格爾沙洲海戰中,“賽德利茨”號戰巡就險些因炮塔被毀而被引爆彈藥庫,全靠一名水兵的捨身相救才倖免於難。根據這一經驗,返航後的德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