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3 / 4)

小說:重生1881之崛起 作者:片片

艦隊,舍爾準確的判斷和優良的航海技術,使他成攻地擺脫了佔極大優勢的傑利科的追擊。然而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國海軍的天下,大洋艦隊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艦隊”。正如美國《紐約時報》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

日德蘭海戰是戰列艦時代規模最大也是最後的一次艦隊決戰。在這次海戰中,大炮鉅艦主義遭到失敗。此後,德國和其它海上強國開始研發爭奪制海權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戰法。二戰中出現的潛艇破襲戰和航母海空決戰正是這一探索的產物。

不過,至少在二十年內,戰列艦依舊是戰爭的主角……

1917年,東線因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退出戰爭而結束,德軍立即集中於西線,意圖在美軍到達歐洲之前,於夏季打敗英法兩國,完全佔領法國全境。

俄國本身為農奴制的經濟體系,經不起東線持續的戰事,結果其國內經濟崩潰,工廠倒閉,失業率驟增,軍火補給極度困難,士兵極度厭戰。1916年冬,俄國內部各種矛盾加劇,首都莫斯科的罷工人數更達至百萬人以上,結果在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

但新組成的克倫斯基臨時政fǔ仍然繼續戰爭,但又再被德奧聯軍擊敗。結果俄國工人及農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由布林什維克黨領袖列寧領導了一場武裝起義,推翻了臨時政fǔ的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了蘇維埃政fǔ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史稱“十月革命”。它擁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勝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它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標誌著世界現代史的開始。

就當蘇維埃政fǔ成立不久之後,蘇維埃代表大會便透過了列林提出的《和平法令》。

《和平法令》是蘇維埃俄國政fǔ公佈的第一個重要對外政策法令,由列寧親自起草,由全俄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透過並頒佈。法令揭lù和譴責第一次世界大戰jiāo戰雙方的掠奪目的以及戰爭的帝國主義xìng質和戰爭的罪責。向一切jiāo戰國政fǔ和人民建議“立即締結停戰協定”、“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約開始談判”,立即實現“不割地(即不侵佔別國領土,不強迫合併別的民族)不賠款的和平”。

反對兼併或侵佔別國領土;明確指出:“如果違反這個民族的願望”,強制其留在別國版圖之內,就是兼併,即侵佔和暴力行為。蘇維埃政fǔ廢除秘密外jiāo,並立刻著手公佈俄國地主資本家政fǔ從1917年2月至10月25日所締結和批准的全部秘密條約,“立即無條件地廢除這些條約的全部規定”。不以最後通牒形式向各jiāo戰國政fǔ提出和平條件。還向各jiāo戰國人民建議,特別向英、法、德3國工人階級呼籲,“幫助我們把和平事業以及使被剝削勞動群眾擺脫一切奴役和一切剝削的事業有成效地進行到底”。

《和平法令》是一個綱領xìng檔案,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公佈了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反對並退出正在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號召各國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支援被壓迫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

不過英法等協約國斷然拒絕了這個和平建議,他們想拉著俄國繼續打完這場戰爭,這樣既可以讓俄國在東線牽制德國的一部分軍力,又可以使得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在同德國的戰爭中遭到毀滅。

在這種情況下,列寧和布林什維克黨決定利用帝國主義國家現有的矛盾,趁帝國主義無暇他顧之機會,單獨與德國舉行和平談判。

對此,德國同意舉行和談,因為這樣一來德國一方面就能擺脫雙線作戰的局面,集中兵力對付英法兩國,另一方面可以藉機迫使蘇維埃政fǔ接受屈辱的合約,從而撈到一筆鉅額的賠款。

德國提出的條件非常苛刻,要求俄國割讓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兵賠款30億盧布,在這樣的合約上簽字,無疑是非常屈辱的。不過列寧仍然主張在合約上簽字。

經過三年多的帝國主義戰爭,俄國的國民經濟已經遭到嚴重破壞,廣大群眾迫切需要和平,而且糧食緊缺、士兵疲憊、國民厭戰情緒高漲,一時間根本無法擊敗德國人的進攻,如果硬打下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肯定會在戰爭被葬送掉。

列寧認為,為了使新的政權有一個喘息的機會,以便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