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苦味酸的酸性很強,會腐蝕金屬物質,所以苦味酸裝填的炮彈儲存時間很短。同時,其與金屬反應生成的苦味酸鉛、苦味酸亞鐵等物質的安定性很差,稍微加熱或摩擦就可能引發爆炸。所以,儘管它是一種很好的單質炸藥,這些缺點還是限制了它的應用,所以不久就被提恩梯所取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同等條件下苦味酸炸彈的威力是高於提恩梯的。所謂一分威力三分愛,二戰時期大艦巨炮主義的象徵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口徑主炮用得依然是苦味酸填裝的炮彈,由此可見苦味酸炸藥的威力是如何得受那些崇尚力量的人喜愛。
命中戈德熱努伊號二等巡洋艦的炮彈完全發揮出了他強大的破壞力,強烈的爆炸直接毀壞了其五分之一的上層建築,苦味酸炸藥產生的高溫令其三分之一的建築被火焰所包裹,而且大火還不斷的在向周圍擴散。
戈德熱努伊號上,所有的抽水機都馬力全開,無盡的海水被傾倒在發熱的艦體之上,水手們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自己所在的艦船。
一分半鐘之後,戈德熱努伊號的艦長正式下達了“退出戰鬥序列以自救的命令”。
兩分鐘後,戈德熱努伊號倒車轉向退往後方,正式退出戰鬥滅火自救。
就在戈德熱努伊號二等巡洋艦脫離戰鬥不久,臨時掛上指揮旗的敦刻爾克號裝甲巡洋艦打出了一組語意晦澀的旗語,使得法國艦隊整齊的隊形發生一聯串混亂。
出現這個錯誤的原因很可能是法國艦隊指揮官利士比所乘坐的救生艇還沒有抵達離其最近的戰艦,而來自法國本土的敦刻爾克號裝甲巡洋艦的指揮官卻在這時搶先掛起指揮旗所致。
也許是來自法國本土的敦刻爾克號裝甲巡洋艦指揮官看不慣利士比的無能指揮,也許是其以為利士比和他的坐艦共存亡了——當然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敦刻爾克號裝甲巡洋艦越權發出了類似一路包抄一路衝擊敵艦的旗語。
但是一些戰艦卻弄錯了或者根本沒有執行敦刻爾克號裝甲巡洋艦的意思,因為這些戰艦的指揮官都是遠東艦隊一系的,壓根就不承認本土艦隊一系的指揮權。按照常理,應該是等利士比登上離他最近的艦艇之後,這艘艦艇才是新的旗艦。
造成混亂的真實情況在戰爭之後幾乎無法考究,因為大部分的當事人都在幾次海戰之中相繼葬身海底,不過無論原因如何,這一導致法國艦隊隊形混亂的錯誤在此次海戰中是致命的。
第一百二十六章 重創
所謂隊形就是陣型,簡而言之就是海軍作戰、航行時所採用的特定組合形式的戰術佇列,其中尤以接戰陣型最為重要,即“艦艇戰術編隊或戰術群內各艦按照戰鬥需要的關係位置展開後所形成的隊形。”
海軍艦隊作戰中,將多艘艦船組合到一起,使用恰當的陣型佇列,有助於發揮叢集的力量,使得軍艦的生存力、戰鬥力獲得倍增效應。正因為具有這種效果,陣型自古以來就是海軍界極為重視的基本戰術,也是各場海戰中,對勝負結果起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
一批以敦刻爾克號裝甲巡洋艦為首的主力艦和一批以法國艦隊指揮官利士比為首的主力艦各行其是,在加上一批接到敦刻爾克號命令後舉棋不定的艦艇,法國艦隊在隊形上完全脫節。
當利士比狼狽的離開救生艇,踏上離他最近的奈伊號一等鐵脅木殼巡洋艦的時候,他所看到的就是如此糟糕的局面——陣型散亂前後脫節兼之主力艦九去其二。
此時此刻利士比知道大勢已去,趕忙要奈伊號一等巡洋艦的艦長掛上代表自己的指揮旗,然後以帶有不容置疑的嚴重語氣的旗語要求艦隊立刻全速撤向福建馬尾以便和孤拔所率領的主力艦隊匯合。
首先執行利士比撤退命令的無疑都是原先法國遠東艦隊的艦艇,而以敦刻爾克號裝甲巡洋艦為首的自法國本土土倫港來援的七艘戰艦卻遲疑了片刻。而就是這點遲疑,令羅凱統率的平海艦隊抓住了機會。
四千米,雙方的距離僅僅只有不到四千米了。
因為這個距離相當的近,所以這次羅凱並沒有命令進行一開始的半齊射校正,第一次開火就是26發全齊射形成跨射。
而倒黴鬼當然就是率先升起指揮旗的敦刻爾克號中央裝甲堡式鐵甲艦,而同樣升起指揮旗的奈伊號一等鐵脅木殼巡洋艦則被羅凱選擇性的忽視了。相比於木殼戰艦,無疑的,鐵甲艦更加吸引羅凱的目光。
轟隆聲中,以定海號為首的三艘戰艦在無線電臺的串聯下幾乎是在同時開火,猛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