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3 / 4)

小說:重生1881之崛起 作者:片片

艦。”

“測距準備,目標敵鐵甲艦。”

坐另一房間的報話員坐在傳聲管道旁邊復令一遍,然後又向測距機小組再次傳遞一遍命令。

“準備測距,目標敵鐵甲艦”

“測距準備,目標敵鐵甲艦”

測距機小組齊聲復令一次,兩名測距機操作員就開始分別控制水平和高低兩個方向的物鏡。經驗豐富的他們很快就把物鏡調整完畢,對準離炮臺最近的鐵甲艦朝日號。

測距員透過目鏡觀測,左眼和右眼看到的景象是不重合的,於是調整手輪,改變左右鏡頭的視線夾角,直到目鏡中兩眼看到的景象完全重合,然後把重合點對準離炮臺最近的鐵甲艦朝日號上。

接著測距員讀出左右鏡頭的視線夾角度數後報告給計算操作員,計算操作員記下夾角度數後開始透過三角函式算出目標的距離。

很快的測距機的資料包告就出來了,然後被報話員反傳給傳聲筒旁的羅凱。

知道準確距離,羅凱心中就有數了。

準確距離使得羅凱的操作變得簡單起來,來到大炮旁邊的操作檯前,根據觀測資料,羅凱開始令炮臺轉向,決定仰角。當然這些體力活完全是由機械來完成的。

前世的陸戰英不僅是位優秀的設計師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炮手,羅凱自信憑藉自己與生俱來的感覺輔以科學的儀器之後,自己這一炮的準確率至少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一炮驚天!

第七十五章 鐵甲沉沒

巨大的轟鳴聲響起,整個世界似乎都在為之震憾。

即使裝有先進的反後坐裝置,也無法完全抵消三百四十毫米口徑,五十五倍徑LK海軍艦炮強大的後坐力。

由於氣密性良好膛壓極高,火炮承受了數百萬牛頓以上的後坐力。在炮身後坐和復進運動的減力下,大約三十分之一的後坐力透過炮架被傳往地面,炮塔之內的人都同時產生了腳底發麻牙齦鬆動的感覺。

二十多米的炮管使得半噸重的彈丸被火藥燃氣充分加速,更大的內能被轉化為動能。

炮彈在得到充分的加速後旋轉著飛出炮口,然後以肉眼捕捉不到的速度筆直而出,如果有慢動作就會發現,這枚炮彈在發射出去後,受到空氣阻力的擠壓,彈殼開始撕裂、脫離,只剩一條彈芯從殼中脫身而出繼續飛行。

為了爭取一炮而紅,羅凱不惜自武通造船廠的倉庫中搜尋本就不多的材料,製造了兩枚旋轉穩定超速脫殼穿甲彈。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擊穿鐵甲艦厚實的裝甲,沒有一副硬朗的身子骨是不行的,羅凱選擇的彈芯材料是貧鈾合金。

旋轉穩定超速脫殼穿甲彈作為未來的主流穿甲彈之一,其穿甲效能自然是牛上青天。它能夠吸收火炮裝藥的所有動能,並把動能集中在比傳統彈頭更小的彈芯上,降低了穿甲彈在飛行過程中的能量耗損的同時提高了穿甲彈的穿甲能力。

朝日號圍甲式鐵甲艦作為二號旗艦在各方面資料幾乎與扶桑號船腰炮房型鐵甲艦沒有任何差別。近四千噸的排水量使得其擁有極其優越的防護能力,它的裝甲帶外層是一層180mm-200mm的鐵甲,內襯一層180mm-250mm的柚木,堅固而又不乏韌性。

按照常理,以1882年的二十五倍徑以下火炮威力,沒有被五發以上的大口徑炮彈命中朝日號就不會失去戰鬥力,而被二十發以上的大口徑炮彈命中朝日號能夠保證漂浮在水面上。

當然,這是按照常理計算。旋轉穩定超速脫殼穿甲彈顯然不在此列。

根據一位天才炮手的直覺,羅凱可以肯定這炮有了,落點肯定會在朝日號圍甲式鐵甲艦最為厚實的主水平裝甲帶上。

很多人以為海戰中炮彈的落點是呈弧線落在上裝甲甲板上,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海戰中艦炮的射程多在六公里以上,但簡陋的瞄準工具使得海戰的最佳射擊距離壓縮在了兩千到四千公里的範圍內。

射擊距離大大的低於艦炮的射程,就使得炮彈的彈道在海戰時大多趨於平直,落點大多在戰艦的水平裝甲帶,也就是側弦裝甲上。

就被命中的機率上,側弦裝甲是遠遠高於上裝甲甲板的,就好比水平裝甲帶是籃板,而上裝甲甲板是籃筐,平射在一條長方形鐵板的機率肯定要比吊射在其頭上高得多。

這就是鐵脅木殼戰艦大行其道的原因,其他位置可以用木殼但兩側一定要加裝裝甲提高其生存率。

在1882年,鐵甲艦上的主水平裝甲無疑是全艦最厚的。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