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劇集。爸爸也常常把這本集子抽出來朗誦幾段。這些劇本里的故事更接近現實生活,同時也更豐富多彩。
聽了這些故事,安徒生充滿了幻想,他要把這些生動的故事透過人物表演出來。他想當個導演家,於是,他便把櫥窗上爸爸雕刻的木偶,打扮成劇中人物開始表演,用碎布片給木偶縫製了各種不同身份的小衣服:討飯的窮人、欺壓老百姓的富人和貴族、沒人理睬的窮小娃娃等。慢慢地,他從表演劇中人發展到現實生活,開始編起木偶戲來。
為了擴大孩子的精神世界,爸爸媽媽經常領著安徒生到街上看那些生意人、手藝人、店員、乞丐、坐著四輪馬車橫衝直闖的貴族地主、偽善的市長和牧師。爸爸媽媽要求孩子研究那些人的生活習慣、快樂和悲哀。安徒生敏銳地看到,有的人裝腔作勢。揮霍浪費,有的人辛勤勞動不得溫飽……
安徒生11歲時,父親因貧病相加死去了。經母親再三要求,他進了一家學校。可校長瞧不起這個窮孩子,安徒生氣得不再登這個學校的門。
安徒生帶著氣憤向母親說:“媽媽,我要到哥本哈根去學本事!”“去吧,孩子,出去興許能有好運氣!”母親很贊成孩子的決心。
到了哥本哈根,安徒生一邊工作謀生,一邊學習,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後來,他學著寫作,終於成為世界上有影響的童話作家。
奇蹟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培根
你若失去了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
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
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歌德
對子女要有民主作風——列寧的父親教子有方
列寧(1870…1924)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伊里亞·尼古拉也維奇·烏里揚諾夫靠半工半讀求學,後來當了省的國民教育總監。他本人並不是新社會的改革者,但留給孩子們的卻是他的優秀品質。
伊里亞是一個十分公正的人。他在任教育總監期間,經常深入下去搞些調查研究。一次,伊里亞到一個學校去視察,學生們正在上作文課。他看到有個學生的作文簿上,上次寫的作文被老師打上了大紅叉批了個零分。他拿起作文一看,原來題目是《今天的印象》。這位學生寫了上次伊里亞來視察數學課的情形。他寫道:“我發現他的'P'音稍微有點不清楚……我就想,我是個小學生,尚且能正確地發'P'音,而他是個總監,是個有學問的大人物,倒不會發'P'音。”
伊里亞找到教員,問這是怎麼回事。教員說作文裡有對總監不夠尊敬的地方。伊里亞說:“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語法正確。連貫,沒有絲毫虛構捏造,寫得真實,也完全符合老師出的題目。”然後,他就給這個學生改批了“優”,並且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伊里亞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發展國民教育的事業。他經常不在家裡,一走就是幾個星期。但他每次回到家裡,都給孩子們講自己在外邊遇到的各種新聞,如什麼地方辦起了新學校,同巡官、地主進行了什麼鬥爭,怎樣發展教育,怎樣克服居民的愚昧和偏見等等。家裡添置個什麼東西,怎樣選擇職業,他都聽取孩子們的意見。平時他讓孩子們自由地、隨便地參加大人的談話,允許提出不同意見。提得不對,他就認真向孩子解釋;有時大人的意見有片面性,孩子的意見正確,他就當場表揚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正是這樣一種民主的空氣,培養了孩子們追求真理的精神。
家裡提倡民主作風,並不意味著放棄嚴格的紀律要求孩子。
在伊里亞家中,作息都有大體規定。比如,當大人做事的時候,小孩子即使提前做完了作業,也不準吵鬧,以免影響別人。如果有哪個孩子不聽話,鬧得過火,就會被領到書房裡,讓他坐在一把漆布做的椅子上(列寧的兄弟姐妹都把這椅子叫做“黑椅子”)作為處罰,等媽媽允許後,才讓下來,再去玩耍。
列寧從小就是在這種環境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薰陶。
伊里亞的孩子都成了革命者。列寧的哥哥亞里山大,因積極參加“民意黨”被處死刑,死時只有21歲;姐姐安娜,是社會民主黨第一屆莫斯科委員會委員;妹妹奧裡咖和列寧一樣,愛讀馬克思的書;弟弟德米特里,是個職業醫生,因從事革命活動曾兩次被捕;小妹妹瑪麗亞,從1899年起就成為一個職業革命家。
家庭是文明的核心。
——威爾·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