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學、色彩學等科學知識,並根據教學模型建立起來的空間概念印象製成三維影象,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從此,他便開始了體視投影的研究。1984年,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大視野動態體視投影探討》,並製成《大視野體視投影圖》,經國內外20多點陣圖學學會會員鑑定,這項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居領先地位,它突破了自1600年至今380多年體視投影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
世界上的事情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萬丈深淵。
——巴爾扎克
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種種疾病,懼怕不測的事件,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他就會什麼也不能忍受
——盧梭
有困難是壞事也是好事,困難會逼著人想辦法,困難環境能鍛煉出人才來。
——徐特立
人能夠有多少時間學習、貢獻——歌德教子的故事
歌德(1749…1832)是19世紀後期德國文藝界“狂飆”運動的領袖,是偉大的詩人和作家。他的名著《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至今擁有眾多的讀者,被世界文壇所矚目。可是,他有一首勸兒子珍惜時間、認真學習、多做貢獻的短詩,卻少有人知。
一次偶然的機會,歌德發現兒子在自己的紀念冊裡摘引了別人寫的一段詩:
“人生在這裡有兩分半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嘆息,半分鐘愛,因為在愛的這半分鐘時間死去了。”
歌德看到兒子摘抄的這些話,聯想到兒子平時懶懶散散、不刻苦用功學習的情況,很不滿意。他認為,一個還未成人的孩子對人生採取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是很危險的。於是他提筆在兒子的紀念冊旁邊寫道:
“一個鐘頭有六十分鐘,一天就超過了一千。小兒子,要知道這個道理,人能有多少時間學習、貢獻。”
然後,他把兒子找到跟前,當面給他說:“把人生只當做兩分半鐘,嬉戲人生,那就只能無所作為,浪費寶貴的光陰,糊里糊塗地打發過去了事。真正用每一分鐘作為時間單位來計劃自己的一生,爭分奪秒地學習、工作和創造,那就成了世界上的大富翁,就可以比那些用年、月、日來計算人生的人,多做許多事。”
兒子聽了父親的忠告,很受教育。他把父親寫的詩又抄在紀念冊的首頁,作為鞭策自己的座右銘,經常對照自己,也經常講給自己的夥伴聽。
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
——魯迅
不教一日閒過。
——齊白石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錢鶴灘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令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文嘉
明白人,只要半句話就會懂得——馬克思關心教育子女的故事
馬克思(1818…1883)是偉大的導師,同時又是一位好父親。
他和燕妮生過7個孩子。可是,由於他的生活比較貧困,最終長大的,只有3個女兒。馬克思認為,兒童個性形成的最適宜的條件是培養孩子對自己的才能抱有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他同孩子們玩耍時,從不擺出成年人的“英明”姿態,經常扮演一些角色,逗女兒們發笑。他主張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但不強迫他們讀書,而注重培養她們讀書的興趣。他經常給女兒們朗讀《堂·吉訶德》、《一千零一夜》、荷馬史詩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在父親的影響下,孩子們很小時就養成了獨立讀書的習慣。為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才能,馬克思經常帶著她們去動物園和植物園。不管住處多麼狹窄、擁擠,孩子們要養花、養鳥、養貓、養狗,他都給以支援。馬克思理解孩子們的單純和熱情,他從不簡單地訓斥孩子。他認為,打罵孩子,對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不利,對培養她們的獨創能力也是很有害的。
馬克思對孩子們的婚戀問題也十分關心。他對於婚姻戀愛問題的態度是:不包辦,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他主張,戀愛婚姻應該是志同道合,讓愛情經受考驗,使雙方在婚前都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他反對那種舍掉事業、過早親呢的戀愛方式。
18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