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探索事物底蘊的創造精神。
牛頓對科學越來越有興趣了。一天,他拿著一個小東西跑到外祖母面前:“姥姥,你看這個,這是太陽鍾。”姥姥一看,原來牛頓手上捧著一塊木板,中間釘著釘子,釘子的四周畫著一條條放射線條。外祖母明白了:在太陽的照耀下,釘子的影子停在哪條線上,就可以看出時間了。外祖母驚奇地問:“這是誰教你的呀?”“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牛頓笑嘻嘻地回答。後來,他的科學小品經常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好評。人們問他母親:“你是怎樣幫助和教育孩子的?”母親回答說:“孩子層出不盡的怪問題,蘊藏著他極其寶貴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我們做父母的,只能做助燃劑,不能當水龍頭。對孩子的問題,一要耐心回答,二要力求正確回答。這樣,孩子才能不斷進步。”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愛先維修
必須小心翼翼地培養人,就像園丁栽培心愛的果木一樣。
——斯大林
心平氣和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導技術的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橫、憤怒。叫罵、央告、懇求。
——馬卡連柯
只有人能教育人,換言之,即只是自身受過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
——康德
孩子具有想像力,可能是一種才能——老達爾文支援兒子的興趣和愛好
世界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幼年時期和其他孩子一樣,看不出有什麼“天才”的靈感。但從7歲開始,他就很有興趣地蒐集許多風乾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蟲。他還蒐集硬幣、圖章、貝殼和化石等許多雜七雜八的東西。他還愛好在家裡自己做化學實驗。為此,他曾經受到過他就讀的施魯斯伯裡學校校長巴特勒博士的訓斥。這是一所進行古典教育的學校,巴特勒博士警告他:“如果還玩這些與學習不相干的玩藝兒,就要把你從學校裡趕走!”
可是,達爾文的父親老達爾文卻非常支援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他把花園裡的一間小棚子交給孩子,用來做化學實驗。
達爾文8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在家裡一直支援和引導他的是他的父親老達爾文和他的舅父韋奇伍德。
10歲那年,父親允許小達爾文同一位教師和一些同學到威爾士的海岸去度過三週的假期。他在那裡觀察和採集了許多海生動植物的標本。
小達爾文愛好幻想。一次,他在眾人面前宣稱,他蒐集的幾塊化石是價值連城的奇珍,說有一塊硬幣是羅馬造的。人們認為他養成了一種最不好的習慣——說謊,而他的父親卻不想制止他。老達爾文說:“這說明這個孩子富有想像力,這很可能是一種才能,有一天他可能會把這種才能用到正事上去。”
達爾文的舅舅韋奇伍德則鼓勵達爾文把觀察到的一切詳細記錄下來。達爾文對每一個標本都做了一些簡單的記錄,有時還畫上一些插圖。舅舅的要求卻更高,他對達爾文說:“把你自己當做一個畫家,但是要使用文字而不是用畫筆與顏色。當你描述一種花、一種蝴蝶甚至一種苔蘚的時候,你必須使別人能夠根據你的描述立刻辨認出這種東西來。”
為了使他寫的東西更流暢,老達爾文幫助他讀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他讀了莎士比亞的全部戲劇和詩,讀了司格特的小說和拜倫、柯勒律治、雪萊、華滋的詩歌。然而,他最喜歡的是彌爾頓的十四行詩。精彩的句子,他竟能倒背如流。
在父親和舅舅的關懷幫助下,達爾文從小養成了蒐集動植物標本的愛好,並富有幻想,學會了做嚴格科學的記錄,也學會了用優美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而這一切,正是他在日後作出成就所必需的東西。
遊戲猶如開啟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斷的有關周圍世界的觀念和概念的知識透過這扇窗子進入孩子心田。遊戲猶如火花,它點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
——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
——郭沫若
會回答“為什麼”的媽媽——愛迪生的母親教子有方
愛迪生(1847…1931)是美國的“發明大王”。他一生的發明,正式登記的就有1300件以上,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等,都是他的專利。
然而,這位赫赫有名的大發明家卻未曾接受正規教育,沒有進過高等學府,上小學也只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