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而是中了邪。你們都跟我來,找到那面具要緊,快點!”
我們這幾個人才又跟著他向前走。這一次,大家都沒說話。我也閉上嘴,以免跟趙羽起什麼衝突。
走在路上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封門村這裡電子訊號會被沖斷,指南針也會失靈,是不是說明底下很可能有礦藏,是它們影響了電子通訊裝置的準確性呢?或者說,也可能是因為地下的礦藏影響了這裡的磁場,所以造成了這裡磁場比較混亂,也許有助於滋生鬼怪?
如果說地下有礦藏,我倒是希望是金礦。自己僱傭人開採一下,搞一座金山出來,尼瑪的,我就再不怕買不起車房娶不起媳婦了。
我正胡思亂想著,卻見阮靈溪走到吳聃身旁,問道:“吳叔,我覺得二貨和趙羽的情形不對勁啊。難道是那個面具有問題?”
“先去看看,我覺得八成是那玩意作怪。”吳聃說道:“我聽說有些偏遠地區有這麼一種殯葬習俗:很多人在死的時候要戴著面具下葬。由於是喪事用的面具,所以都是黑白色的,而且是笑容面具,表示對死者親屬一個安慰,表示這死人含笑九泉走得安詳。當然,這只是傳說。不過,還有一種人下葬的時候也戴面具。”
阮靈溪立即問道:“什麼人呢?戴面具好奇怪。”
吳聃說道:“古代契丹人。不過給死者佩戴面具下葬的習俗由來已久,而且挺常見。中原地區早在先秦時期即已出現,稱為……”覆面“,因絲織品儲存不易所剩無幾。漢代曾有玉覆面出土,但金屬質地尚無實物。契丹民族的金屬面具,其起源應與漢地無關,極可能是東胡民族習俗的延續。早在商末周初至戰國中期,東胡民族曾經創造了夏家店上層文化。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周家地夏家店上層文化墓地中,墓主人面部覆蓋有用青銅和綠松石裝飾成五官狀的麻布,可視作金屬面具的起源。很可能,作為東胡後裔的契丹民族繼承並發展了東胡遺俗,創制出完備的金屬面具。金屬面具和網面具,在遼代早期的墓葬中較為鮮見,中、晚期逐漸增多。平民百姓下葬,用不起金屬面具,便用其他材質來代替,這是很可能的。”
我聽他侃了半晌,聽得雲裡霧裡。阮靈溪卻抓住了重點,問道:“吳叔是說,這裡原先的村民,很可能是契丹的後人?”
吳聃嘆道:“不知道,僅僅憑藉這一點無法確定,但是如果那面具真是用在殯葬上的,多半會是跟契丹人有關。也許最早的村民是契丹後人,或者跟契丹有淵源的某些人。”
我在一旁聽了,笑道:“師父,你說這些跟講天龍八部一樣,還契丹,還喬峰呢。”
吳聃說道:“你別不信,還真有可能。等會兒咱去那神廟看看,有沒有什麼線索。我總覺得這跟契丹人也許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時,我們走到那個坍塌的屋子門前。此時,那門還是虛掩著,我知道那面具就在裡面,於是對吳聃說道:“師父,這面具就在裡面呢,咱們衝進去看看?”
吳聃瞪了我一眼,罵道:“小bk沒腦子,難怪你中邪還不知道。這面具如果真是殯葬用的,又在這**裡,必然帶有很深的怨氣。不能莽撞。”
說著,他取出一面鏡子來。我一瞧這鏡子,感覺有點印象。仔細一想,我靠,這不是吳聃上次在鬼市上買到的破鏡子麼,說什麼復古中國風,所以買了收藏,其實就是個廉價貨,不過看上去是老式的東西。
“師父,你掏出這鏡子幹嗎啊?”我問道。
吳聃說道:“你和小趙到現在難道都沒發現,你倆身上多了點東西?”
“啊?”我聞言上下檢查了一下自己,問阮靈溪道:“我臉上有什麼東西麼?”
阮靈溪看了看我,冷哼道:“沒有,還是那張賤兮兮的臉。”
“師父,我多了什麼?”我問道。
吳聃看著我跟趙羽,冷然說道:“面具。”
“面具?”我一驚,想起橫樑上的面具,赫然明白了那幾只釘在房樑上的長釘子是做什麼用的。那是棺材釘,釘棺材的。而那繩子,好像是捆綁棺木的,我靠。
再加上面具是殯葬用的,真齊全。不過,我摸了摸自己的臉,根本沒什麼異常,那吳聃說的面具是什麼意思呢?
我不懂吳聃的意思,於是問道:“師父,你說的面具是什麼?”
吳聃說道:“先把那東西燒了,我再來告訴你們。”
說著,吳聃竟然掏出一條黑布來,然後取出幾道符咒,將那符咒拿在手裡,又將自己的眼睛蒙上,讓我們幾個在門外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