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公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很明顯這是美軍為了儘快把人弄回來才不得不吞下的苦果。臺灣軍方則是先喜後憂,美軍的協防將不會受這些“俘虜”的影響了,可是大陸為什麼肯放這些人走呢?難道是有了對付美軍航母群的絕招了嗎?雙方還撇開波斯灣的衝突,哪又是為什麼呢?
也許是後來人以超脫的地位更能看到事件深層次的本質,2030年美國的現代戰史研究權威史多葛教授,在回顧文章中指出:美軍干預中國統一所引發的美中衝突,尚未正式展開已經露出了敗跡。當時的美軍高層違背了一條原則,二戰後美軍所有取得勝利的區域性戰爭,都是在對敵軍擁有絕對的技術和裝備優勢的情況下取得的。即使人們討論得很少的朝鮮戰爭也不例外,當年美軍在海空力量上對中國軍隊擁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那是一場陸戰。美國陸軍對剛打了三年內戰的解放軍沒有絕對優勢。
而在臺灣衝突爆發前,美軍對中國解放軍在衝突海域並不具備絕對優勢,而且在此前幾場預演的小衝突中,已經顯露了這一點。可是決策層仍魯莽地“以為”擁有絕對優勢,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儘管後來是以“和平協議”來掩蓋失敗的事實。
第三節 高舉國際共運大旗
臺灣領導層不會輕易同意統一大業,因此臺海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人們也都知道臺海衝突決不是中國的一場內戰,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就不會有任何懸念了。如何應對美軍的必然干預,就成了考驗國內業餘軍事戰略家功力的大題目。有一派乾脆認為擁有全球部署的美軍太強大了,解放臺灣的行動必定招致美軍的打擊,不但解放軍會遭受重大損失,而且沿海地區都可能遭受直接攻擊,隨之而來的經濟制裁將中止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程序。
更多的人則認為,只要我軍依仗先手的優勢,以狂暴的導彈打擊遏制臺軍的防空系統,再以強大的空軍突擊力量進一步摧毀臺空軍和防空兵,奪取臺海的制空權。2個陸航集團軍垂直登陸到臺軍沿海防線的背後,然後奪取一箇中小型的港口。登陸的先遣部隊可以利用港口的便利解除安裝重型坦克,重型裝甲部隊沿西岸公路強攻臺北,而陸航集團軍沿中央山脈的邊線挺進,再加上幾個山林師掃蕩潰散的臺軍。在2-3天內就可以奠定大局,美軍的航母群根本來不及前來干預。表面上看這一派很激進,屬於速勝論,但是骨子裡還是怕美軍。只是試圖以導彈+空軍的優勢,“避開”美軍的干預。他們自然很不理解王剛居然預先宣佈動手的期限,現在美軍的4個航母群已經擺在了那裡,他們完全可以拖過7月1日。更不理解的是居然還在事先接連刺激美軍,使美軍更加“堅定”了干預的決心。現在事情豈不是更難辦了。
王剛領導集團並未遵循上述思路行事,而是走著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王剛從他挑起這付擔子時,不僅決心繼承前輩開闢的強國之路,引領13億中國人民衝擊世界強國的地位,這將是一條充滿劍與火的不歸路。他更是豪情滿懷地擔負起掀起國際共運高潮的任務。
共產主義無疑是人類崇高的理想。前蘇聯的解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變色,不但導致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而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罪惡的資本主義體制似乎成了人類前進的方向,美帝國主義卻成了人類的救星。然而事實教育了人們,德共主席在本世紀初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帝國主義的全球化意味著:戰爭和干預成為維持“新的世界秩序”的手段;工人階級以及所有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受到世界範圍的侵害;越來越多的人被剝奪了工作、受教育以及獲取資訊的權利;破壞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成就,剝奪了工人運動在一個世紀漫長的鬥爭中從資產階級那裡獲得的人權、民主和社會權利…。
年青的中國人也得以目睹了在不少私人老闆開設的礦井和磚瓦窯裡,工人真是牛馬不如;不少城市和鄉村的姑娘再次淪落為有錢人的玩物;即使是國營企業的經營者一旦把自己與“老闆”等同起來,工人的境遇那就很悽慘了。資本主義畢竟只對少數人是美妙的。美國也不等於“綠卡”,中國的貨輪被攔截檢查,大使館被隱形轟炸機轟炸,戰機在自己的經濟專屬區被撞落…。美國人的“人權”和“平等”都是向外的,他是要求別的國家的人有權做美國人的廉價勞動力。如果美國人真的搞全球化,那麼重視“人權”、“自由”,那麼好,把中國與美國合併起來,13億中國人統統算美國人行不行呢?美國國會透過這個提案的可能性不會超過0%。
王剛堅信國際共運的低潮是暫時的,就如同中國革命遭遇第五次反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