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的決心,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為了加強情報的收集能力,總參昨天發射了新型近地偵察衛星,一箭6星,幾乎可以連續地收集戰區的各種情報。各集團軍的偵察員,特別是中央突擊師和第二陸戰師的特種兵要加強活動,如果可能的話,可以用行動式掃描器複製截獲的檔案,再把傳令兵連同檔案原件放走,少驚動印軍的上層。我們一定能再次教訓這位‘西線猛虎’。”
我軍的努力終於有了收穫,總參保密局於7月23日7:10破譯了繳獲的一份重要檔案,指明印軍的總攻時間是當天新德里時間4:55。急電迅速傳送到拉薩前指及各參戰單位,龐大的戰爭機器立即高速運轉起來。我軍爭取到了珍貴的10多分鐘準備時間。
隆丁印軍東北戰區前線指揮部7月23日4:55
印軍選擇的這個總攻發起時刻是利多-迪格博伊的“黎明前的黑暗”,再過5分鐘太陽就要在這裡升起,可以爭取到14個小時的白天。按照圖上作業,攻擊部隊可以推進到印緬邊境。考拉爾德和司令部的主要官員早早就進入了作戰指揮室,他們各自注視著所關心的大螢幕。司令官平靜的表面下隱藏著一顆難以壓抑的快速跳動的心。“門閂”行動是他就任東北戰區司令官以來策劃的最大的一次反擊戰役,陸軍參謀部給了他最大的支援,自然也寄予厚望,他也必須以一次輝煌的勝利來洗去連丟2張王牌的恥辱――在陸軍參謀部的保護下,此事還未向輿論公佈,中國人居然也沒有宣傳,不過輿論不會給他太多的時間。
這些天來,在他的嚴厲督導下整個東線兵力有了很大的增強,不過大多數防線增加的都是新組建的、或是大部分是新兵的二級師,戰鬥力不會太強。他對提斯浦爾的兵力進行了實質性的補充:原來的第26、第27裝甲步兵師的陸航大隊各增加了36架ALH武裝直升機,2個師的直升機總數增加到了158架。第6重灌甲師配齊了120輛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加上220輛主戰坦克和大批的步兵戰車衝擊力相當強勁了。半環形防線上除了原來的第123、第143二個二級師,又補充了第43輕步兵師,既可用於進攻也可以增強防禦力量。因為情報顯示中方已經大大增強了在德讓宗、邦迪拉一帶的兵力,雖然這是他所希望的,但必須確保提斯浦爾。如果該城失守,中國人就可能打通一條自己的“東北走廊”把坦克等物資在布拉馬普德拉河北岸自由調動。
中將在主攻方向的部署了“可怕”的打擊力量:他任命第4軍軍長沙潘達斯少將為“利多突擊叢集”的司令官,地面上的突擊主力是第1、第19重灌甲師。第1師配置了新引進的60輛美國的M1A1主戰坦克。30套“阿達茨”防空-反坦克系統,這是瑞士和美國共同研製的,是世界上第一種具有防空、反坦克雙重作戰能力的導彈武器系統。它的精華是一具脈衝多普勒頻率捷變搜尋雷達,可以利用多普勒效應來探測直升機旋翼的轉速,進而精確測定直升機的距離和三維資料。這次主要用來反武裝直升機-這是印軍的弱項,配置的導彈引信均為近炸引信。
由第21裝甲步兵師作為右翼協同攻擊利多一線的敵軍,他們將一直推進到印緬邊界,切斷利多-密支那公路。配屬右翼的第4快速旅配備了24對ALH武裝直升機,是經過專門培訓用於空戰的-印軍開始重視低空的制空權了;24對卡-60和卡-50N的組合用於對地攻擊,為遠端突擊的機降突擊隊提供火力支援。左翼是第19重灌甲師與第22裝甲步兵師協同攻擊,以奪取迪格博伊油田,配屬的第2快速旅的配置基本與第4旅相同,只是對地攻擊是24對ALH和米-24BM。每個旅搭載米-17、米-26的機降突擊隊,第一波就有1200名突擊隊員和8輛俄製BMD傘兵戰車,並有16架卡-60多用途直升機實施指揮、通訊、救護等任務。
在中方防線的中央是一組5個山頭連成的高地,地圖上標示其最高峰為964米,前線官兵稱它為“拳頭山”,據觀察敵軍在這一個月內不斷地加築坑道工事。這肯定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中將研究過錫金戰役的戰例,知道中國人從朝鮮戰爭開始到中越邊境反擊戰挖坑道是出名的。不過這是一組孤立的山頭,如果攻不下來,完全可以繞過去。由第22師的85步兵團主攻,第163師的2個團協同。
第163師還負責守衛奪取的陣地、接收戰俘等戰場勤務。在這68公里的戰線的正面部署了3個重炮群實施火力支援。中將認為中方在這一地區總共只有400多輛主戰坦克,根本無法抵禦這一攻擊叢集。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