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是讓大陸海軍長了經驗,而我們卻丟了一批經過培訓的官兵。大陸所謂的接僑船隊實際上不斷在為菲共人民軍提供補給,以鞏固他們奪得的基地。”
海軍第一軍區司令焦來興中將感慨道:“以往的海戰,大陸的潛艇並沒有什麼出色的發揮,這次可是大出風頭了。大陸的運氣真好,居然給他們發明了金龍電池。相比之下,德國人的AIP簡直是複雜的玩具了。唉!”
在座的都有同感。
俞老可不這麼看:“君嚴知道金龍電池的儲能是一般潛艇電池的1百多倍,那麼開初研製時,王剛化了多少錢呢?”
在座的都愣住了,誰也不會去想這件事的。在俞老的示意下,林俊彥的刻板聲音又在廳中響起了:“原來這是絕密的事,前些時候大陸要推出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搞了個‘南方電池廠’,公佈的資產額為280億元,經美國專家分析,又比對了以往收集的資料,確證該廠是金龍電池的發源地,真正的初始投資額應在350-400億元。”
俞老接著說:“你們不要以為這筆錢化得值得,那是事後的計算。當時在根本沒有把握的時候敢於投下如此巨資,那是極為考究決策者功力的。在科技發展史上,決策者重大失策的事例比比皆是。雷達的作用各位都清楚吧,它的作用簡直是太大了。眾所周知雷達是英國人在二戰初期發明的。可是最早研製出樣品的卻是一個德國發明家,他在橋上作了成功的試驗,探測到了駛近的船隻。可惜德國的海軍部對他的發明不屑一顧,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只是留下了一篇報道。
“當科學家告訴羅斯福總統他們能研製出一種威力大1萬倍的炸彈,當時沒有一個正常的軍人會相信此事,事實上原子彈中1公斤裂變物資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那是1比2千萬啊。羅斯福總統當然也不相信啦。有的故事說是一位科學家以拿坡侖拒絕修建蒸汽機戰船的事例說服了羅斯福。那也是一個重大失策的例子,美國發明家發明了輪船,帶了他的發明去見拿坡侖,可是拿坡侖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大海中的戰船可以不依靠風而快速行駛。戰史評論家都認為如果拿坡侖接受了輪船的概念並付諸實施,世界史恐怕得改寫,至少英國人就不會那麼容易打垮拿坡侖的艦隊。
“事實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是美軍截獲的一份情報,說是德國人也在研製‘超級炸彈’了。羅斯福才毅然決定全力推進原子彈的研製。戰後查明那份情報是錯誤的,希特勒只重視導彈的研製,並未重視原子彈的研製。美國人是有點運氣。不過羅斯福的決心是起了極大的作用,據主持研製的格羅夫斯將軍後來透露當年為了解決缺少銅來製作線圈的問題,居然把國庫中儲備的上千噸的銀提取出來製作分離同位素用的巨大的線圈。可見美國能研製出原子彈也非幸致。
“大陸的幸運在於王剛原來幹過國家科委的負責人,所以比較能接受這些有點‘異想天開’的發明。要知道這項發明很可能是失敗的。俊彥截獲了一份日本的情報,日本人在已經有了金龍電池的樣品後,花費了約14億美元的資金研製出一條生產高能電池的工藝,可惜後來證明至多能生產出儲能為金龍電池十分之一的產品,成本還很高,這項成果被廢棄了。當年王剛也可能會失敗,那就不是經濟的問題了,剛上臺的王剛很可能被不滿他肅貪的政客和軍方高層搞下臺。”
令他們嘆惜的是王剛成功了。
第4陸戰旅旅長邢寅峰准將把話題轉到了土耳其:“大陸特種兵竟然能跨越三、四個國家突擊3千公里外的土耳其,以恐怖治恐怖,其功力確屬不凡。外界哄傳的他們在攻佔庫爾塔蘭空軍基地時全殲了英軍的1500名特種兵,看來不假。那麼多大橋、水庫被毀,土耳其頂不了多久了。王剛月初發誓一個月搞定土耳其,我還不相信呢,現在看來不用一個月了。”
章君嚴:“而且大陸乾的恐怖活動自有庫爾德人、伊拉克人出來認帳,美國和北約也無法報復。不過大陸的這一手也是在向我們示威啊,臺灣的地域窄小,更沒有承受能力。要是對我們的日月潭水庫、4個核電站、環島高速公路也來這麼一下,那就不堪設想了。”
宋治中不以為然:“俺看,不到萬不得已王剛不會對自己人幹這種事的。但願美國人能早日拿到大陸參與恐怖行動的證據。”
老實說在座的都在擔心,“萬不得已”的解釋簡直太多了。
話題又轉換到阿富汗戰場,第八軍團司令許欣海中將感慨道:“大陸的陸軍真是神出鬼沒,原來世人都在疑惑,伊朗的那支五光十色的大軍怎麼會進展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