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其所轄八大族群小半居於漢境。西羌人口過百萬不假,但是人口密集區域卻並非在西羌境內,而是在大漢境內。
羌族數百分支,實則皆依附於幾個大部落,一為西羌,即徹裡吉為首的這個族群;二為燒當羌,首領人稱燒當老王,其控制益州、涼州以西的廣大區域,人口上百萬,實力並不弱於徹裡吉;三為塞外羌,其首領稱為塞外王,控制西羌以西、西南,燒當羌以北的區域,面積很大,但是人口不多,約有五十餘萬;四是唐羌,在益州以西建國,兵馬近三十萬,實力不弱;五是蘭羌,在益州西南建國,與唐羌勢力相若。
第一卷姜述篇第236章逼退西羌4
徹裡吉與燒當老王、塞外王邊界連線,族群相通,經常發生衝突,關係並不和睦。徹裡吉這次惹了大禍,折了十萬羌兵,已經傷了元氣,若能延續族群,向燒當老王和塞外王低頭也不是不能接受。
徹裡吉有了退路,沉思一會,給孫堅寫了一封信,信上說這次羌族來到漢境,本想就數件容易經引發衝突之事商議,怎奈部下首領不聽招呼,導致引發衝突。目前肇事者皆受到應有的懲罰,其身為西羌首領深覺慚愧,又擔心國內因此生變,若是引發族人與漢民的矛盾,其罪孽只會更重,特向涼州官員辭行。
孫堅收到書信,與陳宮商議,兩人甚是為難。徹裡吉此次興兵,兩路偏師大敗,但其所部主力未動刀兵,從始至終有理有節。若是興兵與其相爭,不佔道理,若是任其離去,又不好交代。
兩人正在難為之際,情報官送來一封密函,說是京城洛陽傳來的加急信函。孫堅和陳宮開啟一看,正是姜述對於徹裡吉的處理意見。信上言:徹裡吉此次損兵折將,吃了大虧,必會與長安結怨,放其離去未必是件壞事。另外,因為朝廷釋出公文,嚴厲懲處此次來犯異族軍隊,徹裡吉要想平安離開,必須對外發出國書,說明其進入漢境只是為了談判,而非興兵侵邊,而此次攻打安定、金城、張掖者雖是羌族部落,並非西羌管轄,因此西羌對此類事件不承擔責任。
孫堅、陳宮商議以後,孫堅引一隊精騎,前去徹裡吉營地。徹裡吉聞聽孫堅前來,親自出營迎其入帳,主客落座,孫堅道:“聽聞貴軍急欲離去,但是安定、金城、張掖征戰均與貴族有關,前期朝廷已發文公佈天下,若是任你等平安離去,我等涼州文武卻是擔了天大的干係。”
徹裡吉忙道:“侵犯安定、金城者,為耗牛羌、青衣羌、隴西五羌,皆屬漢境羌族,並不屬於我族直轄。侵犯張掖者為北宮玉、宋揚,原為涼州羌兵首領,與我族更無瓜葛。因此金城、安定、張掖發生的戰事,我族並不承擔責任。”
孫堅道:“既然如此,貴國可以發出國書,公佈天下,說明此次大王前來武威所為何事,宣告耗牛族、青衣族、隴西五族及北宮玉、宋揚所為與貴國無關。”
徹裡吉此時只想平安歸國,當即連聲承諾,並當場書寫文書,蓋上璽章,交給孫堅。孫堅看完國書,又道:“聽說侵犯安定的羌族首領雅丹,兵敗後逃至貴**營,請大王交出此人,我等也好向朝廷交差。”
徹裡吉這下犯了難為,雅丹是管理隴西五族的世襲貴族,一向忠心耿耿,如此交出,自己威信受到打擊不說,隴西五族也會因為此事記恨。但若不交出雅丹,涼州兵馬肯定不會平安放任族人離開,若是引發全面戰爭,那就不是威信掃地之事,而是族群存亡的大事。
徹裡吉沉思一會,道:“討逆將軍且回,臨行前我國必會給貴國一個交代。”
徹裡吉送孫堅出營,來到雅丹營帳,道:“此次受了長安矇蔽,興兵侵犯漢境,吃了大虧不敢言語,還要遭人威逼,真是為難之至。”
雅丹問明情況,嘆道:“此禍因我而生,也因我而息吧。請大王將我送至漢軍,只求大王善待我妻子。”
徹裡吉道:“此次我等犯境,沒有擅殺平民,你只需誠心認罪悔過,或可保全性命。父母妻子我自會奉養,你勿需掛念。此事隴西五族或會怪我,你要向五族頭領說明。”
雅丹苦笑道:“五族壯丁已經十去七八,此次又要遷往塞外,三五十年不能恢復。我會向五族首領說明情況,望大王善待五族族人。”
徹裡吉道:“此次讓長安小賊坑得好苦,若有機會,我必會兵髮長安,以出心中惡氣。”
雅丹道:“如今我族傷了元氣,還是以恢復為要。燒當老王和塞外王或會生事,還是提前提防為好。”
兩日之後,徹裡吉親縛雅丹至姑臧城下,並向孫堅辭行。孫堅派遣程普持公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