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提著□□,另一手卻是提著一大包點心,只隨意的騎在馬上在城中游走。
而後在一家圍牆下停馬,一聲吆喝後,便有一姑娘從城牆裡冒出了頭來。
蕭安將手中點心往城牆裡一丟,那姑娘身手利落的將點心收住,一去一收之間極為熟稔,那一聲阿姐曾有些刺疼她的耳膜。
蕭淑自幼都知曉自己生母的死與林氏有關,又得知嫡母的二女在六關之後,在對林氏的敬重與憎惡之間,許多回都想過要是她遵循生母遺願回到京城嫡母身邊會如何,嫡母魏氏是會厭惡自己抑或是對自己比林氏待自己更好?
上面的兩個阿姐可會如幼弟一般與自己姐妹和睦相親?
嫡母魏氏可否還記得當年對姨娘的允諾?為何這麼多年不曾派人來接自己回京?
年少總是多愁思,蕭淑心裡藏了許多的話,卻一直找不到旁的人來說,就是養大自己的嬤嬤,能與自己說的也不過是偶爾林氏離家之後唸叨著要記得生母的死與嫡母魏氏遠見不著的寬厚,還有京中的十里繁華,想要攛掇著自己回京。
所以偶爾那一回跟著林氏去了六關裡,見到了只聞其名的二姐,讓蕭淑的心更亂了。
總是在矛盾之時去想,若自己與蕭安一道長大,嫡母魏氏與自己沒有害生母之仇,她與蕭安之間,是不是也如蕭安與那個小姑娘一樣過得快活?
二姐會不會每一次都會出門子與自己買了心愛的點心回來?
一路上蕭安始終不愛搭理蕭淑,自那一包小點心後蕭淑倒是時不時的與蕭安說些話,只不過蕭安每日裡琢磨著的事情蕭淑總是猜不透,自己想說的話也說不進蕭安的耳朵裡去。
還好蕭安並非啞巴,更不是沉默寡言之人,雖是不耐搭理蕭淑,卻也算是有一句回一句,只是不耐多說。
然沒過一個城鎮,蕭淑手裡總能接到蕭安買的些許小零嘴與小娘子喜愛的小玩意兒,空中接物的技巧也越來越熟稔。
一直到一月半後,她們一行終於到了南魏。
南魏位居泉城,以一人粗大小的熱泉聞名天下,有縣令在熱泉外以平石修築湯池,熱泉有硫磺之味,傳能治百病,來泡湯泉者絡繹不絕。
時縣令以每人三文收費,多接濟孤老婦孺,頗有美名,後每新縣令至,遵照此舉。
也正因這一口熱泉,泉城雖無交通之便捷,又無物產之豐盈,城中卻也人來人往,與富縣無異,更遑論這裡還有南魏本家所在,數百年家族底蘊,只將這泉城襯得更有文人氣起來。
蕭淑在邊關之時就聽聞過這泉城的大名,也曾聽林氏說若哪一日能泡一回這熱湯此生就圓滿了,也到今日才知曉,這泡熱湯的人卻都只得是男丁才行。
不過此時她也沒心思多關注這熱泉如何,到底日後會在此久住,她心裡砰砰砰的跳著,不知自己這尷尬的身份該如何應對著南魏的女眷。
第031章 辭行南魏向西關
南魏的女眷並不如蕭淑以為的那般高高在上,雖是書香裡的世家出身,卻個個瞧著知禮得很,也並不多言,只各自笑著站在長輩的身後,往外悄悄打量著來人。
在看見一身男兒裝扮的蕭安之時,少有幾個姑娘忍不住以扇面遮了臉,卻徒留那一雙靈動著的眼睛滴溜溜的看著人,其實竟沒半點羞澀。
蕭安本是女兒身,對上南魏的小姑娘們並不覺得冒犯,只坦然的站立在那讓人盯著眼看,她耳朵並未穿洞,喉部又被中衣的領子遮擋住,面上更沒有如蕭淑或魏氏一般著香膏滋潤,或描眉畫唇,因此倒是讓所有小娘子都以為這是個俊俏的小郎君來。
魏氏一行出京,打著的就是前來南魏投靠族人的名義,又有將蕭淑託付南魏之意,自也要在南魏停留一段時日。
好在南魏的小姑娘們與蕭淑相處得極好,雖是知曉之前魏氏與南陽侯和離一事,然而南北魏已無來往百年,南魏的小娘子們對北魏並無多少感情,對於魏氏與南陽侯和離之事只抱著長者事諱的態度,對蕭淑並無排斥。
而蕭淑在邊關里長大的和在京中呆過的經歷給她帶來了能與南魏的小姑娘們快速打成一片的籌碼,被困在泉城裡的小姑娘們自是對著外面有無限的嚮往。
見蕭淑與南魏的小姑娘們相處得和洽,魏氏臨走之時自然也更放心,私下裡給了蕭淑千兩銀票,都是十兩五十兩的,最大的一張不過百兩,還有打成花樣的百兩碎銀。
“這些銀子你自己收著,雖是長輩們養得起你這張嘴,可要住得舒心,自己也要大方一些,錢財傍身才不愁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