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弓箭就不一樣了,哪怕是一名最好的弓手,連發十箭也要手臂痠痛了,連發二十箭,手臂幾乎就要廢掉了,或許在前五箭的時候,弓箭的射速要比步槍快,但是從長遠來看,步槍的優勢要比弓箭強得太多了,哪怕是前膛槍。
城外在不停歇的奮戰著,不時的有兵員補充進去,由於有了大量火炮的支援,蒙古人傷亡慘重,護**雖然也有損傷,但是傷員很快就被拖到了中心地帶,那裡有軍醫在醫治著傷員,處理著陣亡者。
果然在,前方戰鬥到了白熱化之時,東門外,再一次響起了喊殺聲,蒙古人從這一側發起了攻城戰。
據城而守,哪怕是少量的正規軍帶領後勤部隊,也是牢不可摧,火炮雖然被調走了,但是若僅僅是守城,無需火炮,只要對方衝到了城下,拼命的向下面扔威力頗大的手炮就可以了,想開槍的再去開槍,實在頂不住的時候,防毒面具向臉上一扣,大量裝了胡椒粉還有一些毒物粉末的生化彈從城頭上扔下去,在鼻涕眼淚還有內臟的灼燒當中,哪怕是鐵打的人也無法承受。
郭破虜在桌子上敲點的節奏越來越快,眉頭緊緊的皺著,在他的心裡,已經勾畫出了這場戰事的十餘種可能,而關鍵就在於,太行關出來的那些從南方戰區,還有集齊東方戰兩大戰區多達四萬騎兵現在走到哪裡了?能否消滅那些數萬人的伏擊蒙軍?
事實上,並沒有什麼難度,騎兵一向都是一個特殊的兵種,除了騎兵刀之外,還裝備著另外兩樣武器,一個更短一些的騎槍,還有就是騎兵版的近衛槍。
騎兵版的近衛槍與步兵近衛槍有著很大的不同,更加沉重一些,而且是一槍雙管,反正是滑膛槍,製造起來成本要低得多,而且槍管也更短一些,有效射程只有三十米。
這樣的雙管近衛槍可以連開兩槍,可以想像一下,在人數相距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在三十米的距離之內搶開兩槍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幾乎一輪射擊之後,至少也要讓對方減員三成到四成以上。
' '
232 戰時
232戰時
兇悍的護**騎兵不是誰都能當得上的,騎兵是精銳中的精銳,領的是千里奔襲的艱鉅任務,想要加入騎兵部隊,畢竟要擁有綜合能力,而且還要有好騎術。
但是對於牛車都趕了百多年的大宋來說,想要找出騎術好的還真有點難,再加上自治區的精兵政策,所有有番號的正規軍全部都是以一擋十的真正精銳,哪怕執行後勤保障任務的後勤部隊,拿出去也算是個半個精銳了。
騎兵幾乎是馬不停蹄的向石門增援著,後面就交給了隨後趕來的兩個團的後勤部隊打掃戰場,收攏傷員,騎兵一路不停的向石門狂奔著。
石門攻防戰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且在戰場上出現了極為奇怪的一幕,雙方都是攻中有防,防中還有攻,護**在石門以東的戰場上,以數萬大軍主動攻擊十倍蒙古精銳大軍的撲殺,而在西門處,蒙古人又在瘋狂的攻擊,雙方打得有聲有色,有來有往。
“軍爺軍爺”正在難民區巡查的憲兵被數十名老人給攔住了,在不遠處,還有數百青壯手上拿著所能找到充當武器的東西,有帳蓬的支架,還有一些木棍之類的東西,甚至還有一些農具。
這些精壯個個都是一臉的殺氣,讓巡查的十餘名憲兵都是一驚,帶隊的上士一愣住,手按到了腰間的近衛槍上,子彈都已經上膛了,只要開啟槍錘就可以擊發了。
“軍爺,誤會,誤會”為首的一名老者連忙叫道,一個勁的拱手做揖,他們自然看不明白憲兵肩章上的古劍是代表什麼意思。
也難怪憲兵會如此的緊張,數十萬的難民湧入城內,雖然可以確定沒有帶進來什麼武器,但是誰也不知道這其中有多少是蒙古人的細作,所以難民區已經戒嚴了,足足三萬後勤部隊在此執行戒嚴任務,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難民區,在這裡人口密度極大,也幸好有後勤部隊幫忙,否則的話可真的就要亂套了。
為了防止內部出現混亂,抽調了足足數百名有經驗的後勤部隊士官專門帶領著憲兵部隊在此維持紀律,防止軍隊對平民的騷攏,也防止平民內部出現混亂,這些憲兵都只帶著近衛短槍,沒有推帶步槍,但是腰間還掛著寬寬的重型砍刀,再加上身上的黑色的鋼製輕甲,頗有威懾力。
這外上士聽了幾名老者十分有條理的講敘,總算是明白怎麼回事了,敢情這些平民自願組織青壯上戰場,至少可以幫忙協助守城。
雖然這些百姓基本上脫離中原已經很久了,從大宋初年便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