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穿了一根已經有了孔隙的鋼管,這種槍管跟後世的槍管比起來,簡直就是個笑話,不過好在只是以黑火藥為發射藥,倒也可能是掙得住,再不濟,千來發子彈總能撐得住吧。
膛線,孫陽想要弄出膛線來,把膛線槍一次製造到位,雖然最終也還是用改裝後的車床將膛線拉制了出來,但是僅僅是膛線,這其中的成本差距一下子就增大了不少,孫陽咬了咬牙,用,直接就用膛線槍。
膛線槍射程遠,精度高足以抵消它高昂的成本了,大不了伸手向大宋再要一部分支援,最起碼也能裝備上幾千支。
早期的膛線步槍還是前裝彈的時候,火藥可以倒進去,但是彈頭卻要用木錘一點點的砸進去,其射速簡直就是慘不忍睹,所以孫陽直接就要弄出後膛槍來。
後膛燧發火槍,只要把槍管的問題解決,其它的問題都解決得差不多了,擊發是採用火石,後膛內部裝一小塊火石,以一個鋼製的小齒輪打動火石,在密封的狀態下,甚至連雨天都可以使用。
而子彈,則直接用彈藥一體的子彈,銅殼彈什麼的就不用想的,那東西的技術含量比一支步槍都要高,所以現在只能使用紙殼彈,鉛彈頭。
由於採用了膛線,密封也是個問題,如果使用鐵彈頭的話,火藥的推射氣會從膛線處溢散,本來這槍的密封性就不是太好,會有一定的側漏,如果再從膛線處溢散的話,就更加嚴重了。
不過有些問題看似很難解決,但是捅破了那層窗紙的話,卻變得極為容易,只要將鉛彈的尾部打一個小洞,讓鉛彈頭變成窩頭狀,當火藥氣體推進的時候,質軟的鉛彈尾部就會膨脹,將膛線處也堵死,最後旋轉飛出。
鉛彈頭的後部是兩級紙彈裝藥,做為試驗,先做了一批食指般長的,琮有小指長的兩種,這些紙彈使用蠟紙進行卷制,這樣做出來的紙彈可以具有一定的防水做用,前部裝發射藥,後部裝特製的引燃藥。
彈倉式的上彈就不用想了,現在還沒那個本事,老老實實的打一發上一發吧,本來孫陽打算將這種子彈先用牙齒咬開後部的引燃藥紙片,再放入槍膛,閉鎖,再扣動板擊,齒輪打動火石,引燃尾部的引燃藥,引燃藥再引燃發射藥,發射藥瞬間膨脹的體再將彈頭推出槍管,旋轉著飛射出去,再拉開槍栓,大致的勾出裡面的殘留紙屑,重複上新彈,如此一來,可以發射十發子彈之後,再徹底清膛,一般來說,若是一支三千人的部隊,每人十發子彈,足以解決一場不大不小的戰事了。
但是盧峻和幾個技術人員,很快就把槍給拆了,這種槍械的構造很簡單,簡單得要命,只有那麼幾個主要部件而已,鼓搗了幾下,新的紙彈也無需咬破,只要稍加改裝,把尾部留下來的撕咬紙直接變成蒙紙堵死就可以了,子彈入膛,直接閉鎖就可以發射,卻是在槍栓的後部,加裝了一個鋒利的小鋼片,閉鎖的時候,丁字形的小鋼片直接就可以切開尾部的蒙紙露出裡面的引燃藥。
這種新式的步槍在孫陽的參與之下,足足用了兩個多月的時候才算是完成,但是仍然有著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比如刺刀還沒有定型,比如有的時候一次扣扳擊會出現啞彈,要多扣幾次才能發射等等原因,不過經過多次精選火石之後,這個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一次啞火率低於二十分之一,這已經讓孫陽相當的滿意了。
雖然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新型技術手段,但是這種膛線步槍的精準度還是不怎麼樣,百米之外,偏差就有點慘不忍睹了,不過集射的效果顯而易見,肯定會很不錯了,殺傷效果可以直接達到三百米,集**擊可以達到四百米的有效射程,再遠就不行了,一般的重甲就可能夠擋住了,一百米,就連護**的重甲兵都擋不住這子彈的一擊。
經過近一個冬天的研究改進,新型的步槍終於定型了,直接就被孫陽很霸道的命名為五九式步槍,這讓盧峻很是不滿,我們都出力了,你直接就給定名,這是為個毛線啊,但是孫陽寧可跟盧峻再上演一出全武行,也堅持要用五九式步槍這個名字,這是為了紀念當初護**的前身,五十九騎出漠北。
盧峻委委屈屈的算是應了下來,接下來又研究了一下關於武器刺刀方面的問題,刺刀要長,步槍在不開槍的時候,至少也要能當做一杆小刺槍來使用,挺起來就能刺,本來孫陽很是看中那種三稜刺,但是三稜刺對於這個時代的加工技術來說,雖然也能夠做到,但是成本太高,最終只能做成劍形。
本來一個普通的劍形刺刀就完事了,但是孫陽又來事了,刺刀要美觀,裝到槍上能當槍頭,拎在手上能刀短刀,要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