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的俄羅斯帝國已經拖不下去了,國內外的壓力迫使他們必須現在就開仗,因為曾經被聖彼得堡極度欣賞的穆拉約維夫就是礙眼的絆腳石,直接被聖彼得堡,準備換上一位更強硬的總督主持對華開仗。
“以現在清妖在關外的部署,根本經不起俄羅斯蠻子的衝擊啊!”
虹軍與關外調入的八旗軍交過手,也與俄羅斯步兵正面對抗過,結論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在一比一的情況,俄羅斯軍隊會取得徹底的勝利,即使是在一比三的情況下,依舊不是對手。
要知道在清軍最全盛的康熙年間,集中了全國幾萬精銳與最好的火炮,照樣是對雅克薩這樣只有幾百俄羅斯人駐守的小城毫無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顯然已經想到了關外接下去的命運了。
因此霍虯下了一個結論:“殿下,我們是不是該加快行動了?”
“沒錯!”柳暢同意霍虯的觀點,他站了起來,聲音變得激昂起來:“我們必須加快行動速度,還好我們前幾個月整軍建政效果很大,現在可以放膽與清妖一戰,我們不能放棄關外一寸土地啊!”
“那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痛苦,也是我們心頭的一把刀,是我願意犧牲一切的代價,我絕不放棄!”
大家沒想到柳暢對於關外這些蠻荒之地評價如此之高,之前大家考慮的往往是關外失守對於新帝國的影響,許多人悲觀的認為,如果虹軍不能收復關外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演變成第二個明朝,整個核心統治區處於蠻族的直接衝擊之下,不得不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自衛反擊戰。
有些人想得更深入,他們知道關外有著這個時空最肥美的土地,而且由於滿清的屠殺政策,漢人根本無法出現在關外,有的也只是一部分非法性質的移民,隨時會受到滿清的驅趕與屠殺。
而關內卻恰恰相反,人多地少,太平天國與捻軍起義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人口壓力,太平天國的起事與廣西的土客矛盾有著直接的關係,而捻軍起義更是與當地的人多地少土地又高度集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這一系列起義的爆發實際是中國傳統農民起義模式的頂峰,只是這一次的中國面臨著是整整四億人口的衝擊,在中國歷史上,過去頂多只有一億以上人口的衝擊而已,而這一次卻是超過四億人口擠在一個生產水平極度落後的農業國中,除了農民起義之後,沒有任何傳統意義上的解決方式。
事實上在太平天國戰亂幾十年後,雖然有著西方技術的影響,整個中國又仍然處在一個相當大的人口壓力,於是出現大量破產農民走關東的現象,這種走山東的移民一直持續到抗戰爆發以後,最終奠定了東北的人口基礎。
只是與歷史上的太平天國相比,現在整個東南地區受到的戰爭影響小得多,許多地方甚至幾乎沒有受到戰爭影響,雖然很大程度儲存了原有的生產力,但是也把原有的人口壓力儲存了下來,尤其是浙江地區最為典型,雖然虹軍在整個浙江地區,包括海島都建立起自己的統治,但是有些壓力,特別傳統的佃農與地主的關係仍然保持激烈的對抗,有些時候甚至演變成小規模的騷亂--歷史上這些騷亂往往演變成大規模的民變甚至是農民起義。
因此虹軍許多有識之士覺得在引進西方技術的同時,也可以向地廣人稀的關外進行大規模移民,以減輕關內驚人的人口壓力,這也是他們對抗俄羅斯的直接動力,但即便是他們也沒把關外擺得那麼重,他們還是更看重關內。
只是柳暢的意見,雖然無法得到大家的同意,但由於他在虹軍之中的威信,大家仍然沒有發出反對的聲音,只是有幾位軍官提了幾點意見:“殿下,俄羅斯蠻子既有雄兵數十萬,那一切都得小心!”
“是啊,與此等強國抗衡,隨時有亡國之禍啊!”
“聽說俄羅斯國人口有數千萬之多,可以動員起幾百萬兵員來,我們可沒法擋住啊!”
雖然在上海附近的作戰之中,虹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是最樂觀的人都承認,俄羅斯軍隊確實是一支不錯的部隊,在上海附近的作戰,虹軍參加戰鬥都是一些裝備與歷史都頂尖的部隊,但是在一對一的對抗之中,仍然不是俄羅斯軍隊的對手,往往只能採取一個營壓制一個連的辦法。
而他們在遠東有著好幾萬軍隊,國內還有幾十萬常備軍,還有幾百萬的後備軍,這確實是虹軍歷史遇到最強的對手,而柳暢無視這些聲音,直接就說起了下一步的部署:“下一步我們首先要全取長江,控制兩淮,同時向嶺南發展,大家可有什麼意見?”
只是現在孫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