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3 / 4)

小說:斜風 作者:炒作

激靈:“這……這不好辦吧!”

漕石就是皇糧,每年江南都要輸送數百萬石漕石到北京去,北京缺糧,每年都眼巴巴望著漕米北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之所以屈服,也是與英軍佔領了鎮江,隨時可以切斷漕運有關係。

太平天國戰爭暴發以後,雖然太平軍攻佔了金陵,但是漕運依舊正常如故,每年都有百萬石漕米北運,甚至可以說,北京城內達官貴人與平民百姓的嘴巴都要靠著這漕米吃飯,只是從傳統的河運開始慢慢向海運轉換。

前不久京中有一位何桂清關係甚好的大員還給何桂清來了一封信,告訴他,萬事都可以應急,唯獨浙中漕米不可停,今年華北大飢,北京城內還眼巴巴地指望著浙江的漕米北來,只要把漕米辦好了,天下間八個總督,都有何桂清的份。

可是紅賊還沒到杭州城,何桂清自己倒是先挪借這漕米應急,而且何桂清更清楚,此例一開,後患無窮,雖然晏端書說是借幾萬石漕米應急,可是隻要紅賊不被撲滅一日,那麼幾萬石會變成十幾萬石,最終會變成幾十萬石。

那麼他何桂清本人的政治前途也告以終結,但是他猶豫了一下,卻是同意了晏端書的判斷:“好!軍務緊急,就先挪借幾萬石漕米先應急吧!”

他有氣無力朝著王有齡揚了揚手:“雪軒,我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你身上,務必要讓閩省出兵,即使出幾千人也好!”

……

石景芬眼前的蘭溪縣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

龍蘭河畔,到處是火光沖天,到處是狂笑的張玉良部兵勇,屍體成堆,到處都是哭聲,一個個村落已經在火光中化為廢墟。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石景芬已經想起了曹孟德的這句詩,他心中焦灼,朝著圍過來的兵勇大聲叫道:“我是金華知府石景芬,張玉良在哪裡,張玉良在哪裡?”

這些兵勇已經完全沒有了紀律,他們渾身披金戴銀,都是搶來的財物,甚至還抓來了幾個少女與少女,身上更是沾染了許多鮮血,但是聽到金華知府石景芬這七個字,還稍稍有點敬畏,他們給石景芬指點了一下:“石府臺,我們張參戎的大營就在前面!”

“好!”石景芬看了這幾個兵勇一眼,心中一寒,就直奔張玉良的大營而去,眼前是無數黑煙、火光與廢墟的重影,石景芬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面,他有點噁心起來。

不管蘭溪縣曾經做過什麼,他都是金華知府,這都是他轄下的生民啊!

他費了好大波折才衝進了張玉良的大帳,只見張玉良在幾個親兵的護衛之下,手仗長劍,面無表情,站在大帳中間,他當即跪了下去:“張參戎,停手吧,你的兵勇已經夠多了!”

張玉良卻是沒回他的話,只是低下頭看了一眼地圖,石景芬抱定哭秦庭的念頭,連聲說道:“張將軍,張將軍,這外面已經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了!收刀吧,封刀吧!弟兄們已經搶夠了,殺夠了!”

張玉良抬起來頭,看了石景芬一眼,然後又低頭下去,不理會石景芬,石景芬又勸道:“張將軍,張將軍,你來援浙的,不是來殺蘭溪民團的,如此收手還來得及,如若不然,必然為紅賊所利用!”

張玉良象泥塑的雕象那樣,一言不發,穩坐賬中,石景芬想上前兩步,就被他的親兵推開了,他苦口波心地勸了大半天,張玉良卻是毫無反應。

“張將軍,張將軍!何必誤了大事,此例一開,浙省危矣!”

但是石景芬整整勸了一個時辰,張玉良的風度始終很好,但是也就是也好而已,他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看著地圖,就差挑一個眼神讓人把石景芬殺了。

石景芬見勸不到張玉良,只能長嘆一聲,直接出了張玉良的大營:“浙江如若糜爛,張玉良你是罪魁禍首!”

只是張玉良似乎始終聽不到石景芬的呼聲,幾個長隨看到這蘭溪縣內又有新的幾道火光點了起來,遠處到處是人間地獄的摻景,也不知道張玉良的兵勇到底殺了多少人,當即膽寒起來:“府臺,我們去哪裡?”

石景芬眼淚下來了,不管怎麼樣,他都是金華知府,他跳上馬去,大聲說道:“還能去哪裡,回府城!”

這一路往回走,見到的場景更是讓人落淚,大路到處都是戰火與屠殺的痕跡,到處都能看到還沒有被掩埋的戰跡,甚至有些屍體還帶著熱火。

有些兵勇想直接衝上來把石景芬這一行人滅口,還好石景芬這個金華知府的招牌比較硬,這些兵勇才改身去屠戮其它人,但是以石景芬的身份,也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