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小說:斜風 作者:炒作

上一一點點指點起來。

瞿振漢和金佩銓起事計劃已久,他們和倪廷模等人都是虹橋一帶的小土豪和鄉紳,他們從咸豐三年就著手規劃這事。

當時太平天國席捲江南,溫處兩府議立團練,瞿振漢趁機立團練局於虹橋,節制附近團練,眾至五百餘人,又私下串聯土豪,打造兵器,做好起事準備。

到了咸豐四年,他派金佩銓前往南京,從東王楊秀清得了浙東虹軍統領的委任,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等發動了。

只是有清一世,滿清始終用**政策來愚民,整個社會形成了空前的大倒退,到了清中葉連造反的水平都下降太多,金佩銓的圖謀就是先取溫州府城。

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於溫州府招募的閩勇起事,希望這批閩勇能率先起事攻佔溫州府城,然後永嘉、楠溪江各地起兵響應,最後紅巾軍起事,一舉光復溫處兩府。

只是這樣的規劃近於兒戲,溫州府城的閩勇中率先有人出告,極少數內應立即被清軍捕獲,接下去永嘉楠溪、台州等地的策應接連宣告失敗,只留下了虹橋一帶的紅巾軍本部,他們只能行博浪一擊,強行進攻樂清縣城。

在歷史上,紅巾軍只據城七日就告失敗,但是在這個時間,藉著柳暢帶來的神蹟,紅巾軍不但在樂清籌措到大批糧餉和軍需,而且還收服了西鄉的民心,招募幾百名新兵。

因此金佩銓顯得胸有成竹:“現在我軍糧餉軍需應有盡有,瞿帥又行仁義於溫郡,兵威至處自可傳檄而定,柳檢點您看……”

他在不太精確的地圖指出樂清全縣的敵我情況,現在紅巾軍能掌握的,大致是瞿振漢老家虹橋到樂清縣城這一帶,留守虹橋的是瞿振漢的弟弟瞿振山,但是紅巾軍尚不能控制整個東鄉。

滿清為了防止漢人造反那是費盡了苦心,在這個小小樂清縣內的佈防情況就充分體現了“大小相制”的原則。

樂清的駐兵是樂清協,下轄兩營,一營駐縣城,一營駐磐石鎮,但是又在樂清協防地的北方又駐有大荊營,這個大荊營直轄於溫州鎮,不受樂清協節制,這三個營的駐地又星羅棋佈分散於全縣。

現在紅巾軍表面是輕取樂清縣城,斬殺了姚副將,打跨了樂清協,但是事實上不要說不受樂清協節制的大荊營,就是樂清協下屬的磐石營都完整無缺,甚至連縣城這一營綠營也有大量兵力分散在縣城之外的汛地,未曾受到損失。

換句話說,樂清縣內的綠營兵主力尚存,只有駐縣城的兩百多名綠營兵迫於形勢投誠,而金佩銓卻很樂觀:“接下去我們北進,首先掃除磐石營,打通海路,我們與海上的天地會粵艇早有聯絡,可以聯成一氣,然後向台州太平縣進發,黃岩、玉環都有我們的人,到時候可以席捲全臺……”

他以為自己的規劃很高明,沒想到柳暢卻是搖了搖頭,那邊瞿振漢已經先緊張起來:“柳檢點,金縣令的方略有什麼缺失嗎?”

柳暢當即說道:“打鐵還需自身硬,現在我們有糧有餉,軍需無憂,仁義行於溫處兩道,何必借重別人的力量,粵艇又有多少力量?”

粵艇就是襲擾溫州海面多年的廣東海盜,他們與天地會有些關係,力量雖然不強,但是在水上來去縱橫,這過去幾十來年,溫州綠營兵遇到他們幾乎都是望風而潰,根本不敢一戰。

溫處道道臺慶廉就是道光二十八年間偶有一小勝,才能蒙恩賞戴花翎,但是大多數時候綠營兵根本是不堪一擊,根本不敢保護沿海百姓,去年有一群廣東海盜縱橫洋麵,甚至綁去了綠營官兵多人。

綠營兵事後想要稍作報復,只聽說海盜中甚至還有從香港請來的英國海盜,火器甚利,立即打消了報復的打算,轉而出錢把被綁走的綠營官兵贖了回來。

這是瞿振漢這些土豪對滿清徹底失望圖謀的原因,不過現在這些廣東海盜卻是可以利用的物件,瞿振漢和金佩銓原來以為和粵艇聯合是如虎添翼,沒想到現在柳暢澆了這麼一盆冷水下來,金佩銓當即說道:“不管怎麼說,葛三爺是海上大豪,至少能籌出十來條船五百人來!”

只是這話他自己都不相信,葛三爺雖然是粵艇裡冒尖的人物,但是手下也不過七八條船兩百人罷了,絕對拉不出五百人來。

“便算是五百人,他們怎麼留一半人留在海上,真正能為我用的不過半營人而已!”柳暢已經十分豪氣地喝了一碗清酒:“半營人而已,只要我同傑哨長往西鄉走一個回來,別說是半營人,便是一營人都能召集起來!”

他濤濤不絕地繼續說下去:“往台州發展,這是下下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