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駿對這兩人本就沒有好感,如果朝堂上都是儒生得志,那作為外戚的他也沒什麼立足之地了,於是道:“陛下,臣認為大司馬說的有道理。”
李湛下了詔書釋放姚彥、周堪。之後,王駿親自上門拜訪姚彥,暗示姚彥致仕,姚彥大罵道:“陛下就是被你們外戚宦官之流給矇蔽才會做出冤枉忠良的事情來,我豈會怕你們這幹小人!”
自王沅成為皇后之後,再無人這麼當面罵過王駿,如今的王駿位高權重,連陛下都敬讓三分,現在兜頭蓋臉被姚彥指著鼻子罵小人。他氣極反笑,道:“姚太傅這次能出來也是多虧了太后娘娘在陛下面前說話,沒想到你竟然一點也不領情,也罷,姚太傅以後好自為之吧。”
王駿一甩袖子準備離開,姚夫人忙勸道:“將軍不要生氣,你舅父他太耿介了,一時之間難以改過來,我慢慢去勸著。”
王駿冷笑道:“姚太傅如果下次入獄,夫人您可千萬不要上我王府了,告辭!”
王沅得知後,並沒有感到意外,姚彥有一股讀書人的氣節,是屬於認準了死理,撞南牆都不回頭的那種人。她嘆息道:“姚彥活不了多久了。”
公孫柔嘉道:“你是太后,若想保護他,應該可以做到吧?”
王沅搖頭,“我可以救他一次,兩次,但不用永遠替他善後。姚彥想恢復古制,推行禮樂教化,但治理國家,哪裡能只靠儒道?姚彥一味推舉士人,排斥外戚、宦官,現在朝堂一片混亂,這對於天下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姚彥滿口儒術,可有些時候卻經不起細敲,當初羌人叛亂,軍糧缺乏,有人建議以谷贖罪,以彌補糧困,但姚彥反對,說什麼於教化無益,冠冕堂皇的道理說了不少,但絲毫不關心軍糧如何解決,羌人叛亂怎麼處理。”
公孫柔嘉笑道:“姚太傅出身富貴,這些事情自然想不到,而且就算想到了,也不願意去關注。”
王沅感嘆道:“先帝曾說,霸道為主,儒道輔之。先帝受過牢獄之苦,在民間生活二十年,瞭解民生的艱難,所以才能說出這句話啊,姚彥只怕是連五穀都分不清。”
公孫柔嘉道:“士人、外戚、宦官各有用處,太宗皇帝、先帝都能平衡他們。只是陛下太過柔仁,不能知人善用,根本控制不了,才會導致現在的混亂的局面。”
“這話也只能咱們私下裡說說了,歷朝歷代,總是聖明的君王少,姚彥與石顯之爭,總會分出一個勝負,只看到時候是士人專權還是宦官專權了。”
話是這麼說,但王沅心裡很明白,姚彥不會是石顯的對手。
☆、第 173 章
173 第 173 章
過了兩個月, 李頊又漸漸想起姚彥的好處來,於是下詔封他為關內侯,許姚彥每月初一、十五覲見,姚彥起復起來。
這個時候,若是姚彥謹慎自持,石顯等人給太后的面子,還是能容得下姚彥。但姚彥之子姚會趁機上書為父親申訴下獄之事,要求李頊嚴懲石顯等人, 這下捅出大簍子來了。
石顯等人認為姚會此舉是姚彥授意,立刻就對李頊說:“姚彥犯事, 陛下您為著師徒情誼,仁慈地放過了他, 如今他又讓他的兒子上書申訴冤屈, 這完全是置陛下您的顏面不顧!姚彥對陛下您不敬, 這是大罪,應當下獄由廷尉問責。”
李頊想到之前讓姚彥下獄的事情來,他擺擺手, 道:“還是算了吧, 朕本打算升姚彥為丞相, 也不必了, 讓他在家吧。”
石顯猶不肯放過姚彥,繼續說:“姚彥結成朋黨, 獨攬朝政,不知悔過, 身懷怨懟,還行置陛下於不義,這樣的人就該讓廷尉審訊一番,日後才能更加恭敬地侍奉君王。”
李頊猶豫不定,石顯苦勸,再加上董皇后的耳邊風,李頊終於點頭,只是叮囑道:“不可太過折辱太傅。”
石顯拿著降罪姚彥的詔書,讓兵士包圍了姚府。姚彥聽下人稟告後,嘆氣道:“我一心為著君王,君王卻不顧念我,兩次將我下獄,我苟且偷生還有什麼意思,不如以死保全我的氣節。 ”
姚夫人哭泣道:“陛下敬重您,絕不會讓您死的,定然是石顯等小人作祟。夫君您先別急,我派家人從隱蔽的小門出府,先去王家探探情況再說。您是太后娘娘的至親,太后肯定會幫您在陛下面前說話。”
姚彥硬聲道:“不許去求王家的人。”
姚夫人哀哭不止,也不能改變姚彥的決定,姚彥叮囑妻兒,“待我死後,你們就回老家吧。”他終於明白李頊不是賢明的君主,柔仁寡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