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都是反對或者強烈反對皇后武則天干政的。郝處俊更是比劉仁軌還要激進的大臣,上元三年,李治以風疹欲遜位,想令武則天攝知國事,與宰相商議的時候,遭到了郝處俊的強烈反對。最終在郝處俊的一力諫爭之下,此事不了了之。
對這些反對她干政的大臣,武則天自然沒好感,但這些人,卻不是她輕易能撤換掉的。
這些人在朝中多年,聲望非常高,門生遍佈天下,如果在他們沒有什麼錯事做出來的時候,將他們撤換掉,那會惹起眾怒,這不是現在的武則天能抗的下來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這些人都非常得皇帝李治的賞識,朝中大事都會諮他們以意見,這些宰相提出的朝政意見,基本不會反對。
其實這也是李治扼制武則天權力的一種手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妻子對權力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但他在現在情況下,沒辦法消除這情況,只能採取一些“委婉”的措施,讓朝中大臣,特別是政事堂的諸宰相,來牽制武則天。
如今朝堂上因為武則天的原因提拔起來的大臣並不多,在朝中身居高位的更少。李敬玄和裴炎是其中的兩個,還有一個劉禕之。劉禕之是著名的北門學士之領袖,深得武則天的器重和信任,現在任朝議大夫,兼豫王府司馬,武則天有意讓其進一步升遷,準備讓其出任中書侍郎之職,位列政事堂。
不過今天李治吩咐留下來繼續商量事情的大臣中,大多都是皇帝李治信任的人,與皇后武則天關係比較親密的,只有裴炎一人。得武則天信任的劉禕之,也沒有被李治留下來。還好,今天要討論的並不是與武則天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那些反對她干政的人,在今天的朝議時候,也各有不同意見。
但現在裴炎官職後面並沒掛“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不是宰相,沒有位列政事堂。在留下的諸人中,只有他與裴行儉不是政事堂的宰相。
這些人留下來自然是繼續商量,因不是正式的朝會,商議事情又在紫宸殿進行,武則天也沒再以簾子相遮,與李治並排坐在御座上。
在李治開口問詢諸人關於青海鎮軍主將人選的問題時候,朝會時候一直沒發言的郝處俊,率先站出來表態發言:“陛下,娘娘,臣覺得,委裴侍郎去青海領軍,節度諸將,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郝處俊先聲奪人的話,頓時讓所有人吃驚了,包括裴行儉本人!
第五十章最終決定
郝處俊也馬上說了自己的理由:“陛下,裴侍郎在任青海長史及都護這十幾年內,經歷的戰事無數,從無敗績。在其任安西都護的時候,突厥諸部皆來歸附。相信各位也知道,如今的吐蕃人已經在做入侵我大唐的準備,而從安西傳回來的訊息,突厥各部落也有與吐蕃聯合的趨勢。若由裴侍郎率軍出征,以其出任行軍大總管,必定能威懾突厥諸部落,他們定不敢明目張膽與吐蕃人聯合。”
據最新收到的情報,安西境內,突厥人有異動,部落頭領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誘各附屬部落來,準備和吐蕃結為聯盟。
此訊息是從安西都護府傳來的,雖然說在裴行儉的舉薦下,肅州刺史王方翼改任安西都護,已經在趕赴安西的途中。但前往安西路途遙遠,王方翼抵達安西的時候,肯定在過年以後。
王方翼的名望不及裴行儉,與吐蕃人的交手也並不多,如果安西的突厥各部落在吐蕃人攻擊我大唐邊關的時候,與吐蕃人聯合,在安西作亂,那王方翼不一定能平定安西的叛亂。
但要是由裴行儉出任洮河道行軍大總管,那吐蕃人的到訊息後,定會有顧忌。
畢竟裴行儉在安西境風的名聲太響亮了,許多部落頭領聽到他的名字都會忍不住膽戰心驚。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名望在戰爭時候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些非常出色的將領,單槍匹馬都能搞定幾千甚至上萬的人馬,憑藉的正是威名與聲望。如果裴行儉出任洮河道行軍大總管,全面掌管隴右道的軍務,那原本準備與吐蕃人聯合的突厥人,不可能沒有顧忌。
郝處俊說出這一點後,原本眉頭有點擰住的李治,稍稍舒展了開來,一邊的武則天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郝處俊說了這些後,又換了種聲調說道:“其又是邢國公的嫡系傳人。邢國公戰功卓著,朝中能出其左右的,並無幾人。得其慧眼相識,並得授所有衛公兵法者,也只有裴侍郎一人。邢國公在征戰中從無敗績,裴侍郎也是如此,衛公系兵法的嫡傳之人,軍事謀略皆如此出色。邢國公以大總管身份多次領軍,無論哪次都讓我們收穫驚喜,相信裴侍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