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4)

小說:命運的抉擇 作者:抵制日貨

下錨、召集會議等命令。例如艦船發生漏水等故障,鳴炮二響、升後帆,及時通知主帥和友鄰。這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斷的指揮和釋出命令;4、明確了戰列線戰術的地位。命令艦隊:“一旦進入了全面進攻時,各分艦隊應該立即儘可能地運用最有利的優勢與臨近敵人作戰。各分艦隊的所有戰艦都必須盡力與分隊長保持一線佇列前進。”充分的發揮了艦隊在火炮上的優勢。由於嚴格的訓練使義勇軍艦隊的隊型就象是騎兵般的整齊。再加上艦隊靈活的戰術。於是義勇軍海軍艦隊就有了“海上輕騎兵”的外號;5、建立職業海軍。將海軍與商隊徹底的分開來提高戰鬥力。

透過這次的行動海上戰術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義勇軍得出了海上封鎖和攔截的戰術。並且孫露還與托馬斯等人結合先前的改革和這次的經驗。編寫了《海軍指揮條令》以及《海上作息條例》。

當然這次的行動海軍也有一定的損失。海軍這次總共損失了兩艘戰艦。但在孫露看來這與得到的利益比起來算不了什麼。犧牲的海軍將士都得到豐厚的撫卹金以及商會的嘉獎。孫露也知道無論再多的金錢都補償不了失去親人的痛苦。她也知道以後的戰鬥將會更加的殘酷。面對這些將士的犧牲孫露知道唯一能補償他們的辦法就是戰勝敵人。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那些犧牲的將士。

就在海上的“除草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孫露卻得到了張家玉要去進京趕考的訊息。說實在的孫露對這個訊息並不感到驚訝。其實早在過完年之後張家玉就該進京了。之所以現在還留在廣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結識了孫露他們。在張家玉眼裡欣欣向榮的桃源山莊更接近於他的理想。而做為一個儒生考取功名又是他的一直所追求的。這些日子以來張家玉也為此矛盾不已。不過從小就接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張家玉最後還是決定選擇考取功名這條路。當然孫露是絕對不希望張家玉在這個時候去京城的。按照孫露所知的史實李自成在後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將會攻入北京。孫露可不想為此而失去張家玉這個人才。而且孫露也覺得張家玉只有在這裡才能發揮他的才能。有什麼理由能讓張家玉留下來呢。孫露想了好久都找到能說服張家玉的理由。就在孫露為此煩惱不已時。老天爺給了孫露一個留下張家玉的充分理由。

崇禎十五年四月,新寧濱海地方因受內亂外侮的摧殘,田地多荒蕪,農民多失業。地主階級乘機投資,僱用失業農民開墾荒地。以後生產發展,地主不肯改善生活,照樣以奴僕看待,壓迫剝削日重。於是,為數眾多的僱農紛紛起來集會結社,向地主進行鬥爭。地主階級認為他們“以奴脅主”,汙衊起義僱農為“社賊”“僕賊”。一瞬間新寧縣的僱農立社起義,遍及縣北的潮境、東南的六村、福場和西南的海宴、汶村等地。大有向廣東全境蔓延的趨勢。其中又以王興領導的恩平農民起義軍最為強悍。

面對如火如荼農民運動廣東的官府卻顯得有些束手無策。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明朝的兵制。明軍主要的來源是所謂的“垛集軍”。就是把一部分特定人群劃為軍籍,世代相傳。實行分權管理:軍隊的軍籍屬於五軍都督府管,各省有自己的都指揮使作為長官,負責平時訓練組織。中央政府的兵部負責人事、參謀和調遣,一有兵事,則由兵部派出總兵官去指揮都指揮使和衛所兵作戰,作戰完畢則交出軍權。這樣,都指揮使。都督府和總兵,都無法全面控制,有指揮權的平時不和軍隊在一起也無固定下屬,軍權牢牢控制在國家機器手裡。所謂“將不專兵,兵不私將”。在後期又出現了屬兵。明軍有代表性的專屬兵起源,應該是在戚繼光階段,戚繼光在衛所軍已經失去實戰能力的情況下,放棄了傳統的徵兵制,轉而採取募兵制。一些著名的邊防將領,他們所統率的軍隊都是以徵兵制和僱兵制相結合,而這些僱兵有很大一部分不在正規軍的編制之內,稱為私兵。還有一種就是“民團”,即軍籍之外、由官府僉點、用以維持地方治安的武裝,也極善戰。比如廣西狼兵、秦良玉的白桿兵、少林寺的僧兵等,遇有戰爭,常被召出征,戰事結束仍回原址駐紮。

當然這時廣東的衛所軍是指望不上了。紀律渙散,缺乏訓練,且空額多多。又時值河南,四川等地“流寇”肆虐。朝廷根本無暇來管地處偏僻的廣東。幸好嶺南民間自古就有尚武之風,民風強悍。因此各地都有不少的民團組織。例如明正統十四年,黃蕭養起兵圍攻廣州,同時分兵攻進佛山,一路勢如破竹。佛山鄉紳梁廣等22人,僅以一天的時間,匆匆組織鄉勇抗敵。在“無甲兵之援、險塞之限”的情況下,堅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